断臂求生,小红书必须掌握平衡
站在小红书自身长远发展的角度,无论是规范内容还是加强对KOL们的管理显然都是一件必要的事情。但对平台而言,以怎样的方式迈出这一步却是值得深思的。
此前抖音上线星图并签约达人的时候,规则也同样几经调整。既要保证平台内容质量,又要思考平台变现出路,并且要平衡平台和相关利益方之间的关系,在这些考量之下,想要做大并且切好蛋糕,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
起码从此次小红书切蛋糕的结果来看,这一刀虽然是必要的,但着实有些太狠,因而引发的动荡也是此前比较少见的。
规则上的腰斩将KOL们分成了两个阵营。相比断掉了平台变现来源而出局的中小KOL们,被留下了的更为头部的KOL们则因为合作人数的减少,不仅如前文所说可以涨价,也会获得更多的品牌合作机会和资源。
“头部KOL变现越来越容易,中低端KOL夹缝里生存。”这对不少曾经为平台输出了大量的优质内容的KOL们而言都难以接受,尤其是那些看好小红书的红利期而选择全职投入的博主们。
而即使是一些能够接受和理解小红书在社区发展上考虑的KOL们,也对当前的规则合理性存在着质疑。
首先,曝光量的规定,相当于给许多KOL都定了“KPI”。按一位KOL在升级说明评论区的说法:“近一个月笔记平均曝光量1万,那不就是篇篇都得是爆文吗?”
这迫使许多KOL必须保持着一定的更新量,否则就会掉出品牌合作人的行列。“因为如果我有一段时间不更新了,然后重新开始写肯定阅读量慢慢才会提高。”
事实上,小红书上的KOL们中不少并非全职博主,经营小红书账号也基本上都是爱好起步,更新也不像全职网红那么固定。此外,和微博一样,图文的模式使得不少KOL在写种草分享笔记时,也会发一些记录日常的比较随意的内容,而曝光量在内容上也会对KOL带来一定的压力。
“感觉品牌合作人就是把你往专业的方向上逼,本来社区不是一个爱分享就分享的地方吗?”
另一方面,在曝光量的计算上,虽然以一万为标准,但却有不少KOL发现,后台显示的自己曝光量明明已经已经达标甚至远超这个数字,但却还是被取消了资格。
不少人纷纷对所谓“平均曝光量”的计算提出质疑,认为这个指标的计算方式既不透明,而且在纳入计算的内容范围上也很模糊。
“说是平均的曝光量,但到底是所有笔记还是报备的商业笔记的曝光量?”
“是指近一个月发的笔记曝光量,还是近一个月所有笔记的曝光量?”
“近一个月是几号到几号?”
面对KOL们的质疑,官方也尚未对此给出一个明确的解释。在16日小红书的线上分享会上,官方在被问到问题时也只是表示“任何公司的产品技术都是一个黑盒子,不是一两句话就解释清楚的,但我们的算法模型是有价值观的,一切推荐机制都是源自用户是否喜欢”。
此外,被取消品牌合作人资格之后,这些KOL也无法在后台看到自己的曝光量数据。“曝光量看都看不到我怎么申请啊?真的看不懂规则”。
另一个备受KOL质疑的点,则是小红书虽然声明了会把有商业推广嫌疑的笔记限流,但似乎在判定笔记是否是推广上做得并不如人意。原本小红书就是一个种草分享社区,大部分种草笔记和推广软文并不好区分,这使得判定限流的难度就比其他平台要更高。
从当前来看,好几位KOL都向剁椒娱投表示,他们自己用心写出来的种草笔记被平台警告限流,反而一些一看就很假的软广却能安全无虞地发出来,平台也没有任何的解释,这同样招致了他们的不满。而从小红书的APP评价和薯管家的评论区来看,这种“莫名其妙被限流”的现象在小红书上并不少见。
而一旦判定的规则不那么准确的,再加上曝光量带来的的限制,也将会对KOL们获取品牌合作人的资格产生影响。
以上的种种因素进一步加剧了KOL们的不满。一些KOL甚至向剁椒娱投表示想放弃小红书了,或者暂时先不更新了。事实上,这种突然的改变带来的一系列反应可能也是小红书担心的事情。瞿芳在线上直播时,就曾表示,他们也担心推出规则会让“平台归零了”。
但从目前来看,这套已有规则也确实还尚未完全平衡平台和KOL、MCN、品牌方之间的关系,在接下来的时间,如何在此基础上稳定平台和相关利益方的关系,是小红书需要思考的命题。
来源: 剁椒娱投 pikapika
共3页 上一页 [1] [2] [3]
关注公号:redshcom 关注更多: 小红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