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下线上相互改造
在2016年,知乎上就出现了“不懂互联网的(水果)店都要死”类似标题的文章,而如今,不少传统零售商从互联网平台的进驻过程中得到了新思路。
天通苑东苑的某便民菜市场,入驻蔬果商贩不多,其中只有两户卖菜,张大姐是其中之一。
同时,张大姐还是第一批入驻京东到家的商贩,说到这里张大姐神情流露出骄傲。类似京东到家这样的o2o平台对入驻商家有自己的审核标准,需要店主上传门店照片、logo、营业执照、经营许可证等,同时要求实体店铺达到一定规模,这也是很多菜市场摊主的门槛。
张大姐的菜摊加盟了某连锁零售供应商品牌,该平台提供统一的线上订菜服务,线上进菜操作取代了天没亮就去批发市场的奔波。在这个菜市场卖菜两年,张大姐基本上能计算到各种蔬菜大概需要多少量,玉米、各种绿叶菜等保质期不长的蔬菜每天都会进货,土豆、地瓜等可以短期储存的可以隔几天进一次货。
(某连锁零售供应商提供的加盟商后台管理界面)
同时因为有了品牌包装,货源支持,相较普通菜贩有了较为稳定的服务和产品品质保障,也给予了她入驻京东到家这样的平台的支持。
入驻互联网平台,除了需要依照不同品类缴纳一定入驻保证金费用,平台也会对商家盈利进行抽成,网上有商家透露实际抽成会达到20%-30%。
因而,张大姐上线京东到家的菜则比线下自己的报价高出30%左右。不过平台上也会增加满减、折扣等优惠活动,使线上线下价格差距不会太大,保证客流。但用户仍需额外支付配送费。
“干嘛不来线下买?来这儿肯定比线上便宜。”虽然线上也开起了店,但在张大姐看来,到线下店买的顾客还是更多些。蔬果买卖多是强依赖于选址的,大多菜市场、蔬果零售商依居民区而建,张大姐的店正在小区最靠近街道的住宅楼下一层商铺,附近住户走路不超过5min就到。
上网选购蔬菜并非“伪需求”,对于不少忙于工作、需要节省时间精力又或者习惯网购的年轻人,买菜是他们生活中可以更简化的事情,网上下单,在约定时间内收蔬果,省去挑选和在路途中的时间与精力。
这些,张大姐也看在眼里的,她的顾客中也有不少这样的年轻人,他们一方面想要与线下更相近的价格,另一方面需要更机动灵活的配送服务,不想等平台1h配送的限制。
于是,张大姐换了思路,“加微信,有需要的直接来微信找我买”,附近不远的几个小区,张大姐的老公就可以帮忙跑腿送货。
张大姐的微信不是简单的“叫菜”工具,她有自己的“经营”,会不定时发朋友圈推广自家的菜,今天是“河北衡水深州基地直供山药,香面微甜,超好吃”,明天是洋葱、荷兰豆,冬至时发包饺子常用的韭菜、茴香,端午时发粽叶、糯米。
(张大姐微信朋友圈截图)
在微信上,张大姐给自己的名字前加上了“菜神”两字。
除了卖自家的菜,张大姐还做着代购生意,同菜市场其他商家的商品,如调味料、熟食、点心等也出现在她的京东到家店铺和微信。
这种现象也出现在其他菜市场。
对于上线互联网平台,目前的商家摊贩还有不少担忧,一方面入驻需要缴费、接受被平台抽成、平台能提供的客源有多少不透明,另一方面入驻商家需要受到平台规则的制约,如测试优惠活动等等,不配合就会面临被下线、扣钱等处罚。
三源里菜场一家水果店店主就表示,上线“太麻烦”,曾有市场里的商家被平台罚款,像张大姐一样,这位店主将自己的微信变成了线上“水果店”,顾客可以在微信上订购,他们另外叫同城速递配送员来配送。
整体而言,互联网平台进驻生鲜果蔬领域,目前只解决了零售领域供应商、商家、消费者之间的问题,省去了批发市场等传统集散环节。互联网平台的决心、年轻群体市场与琐碎的菜场生态、传统的蔬果消费习惯,正在互相影响,互相改造
不过,互联网巨头们的野心可能不止于此,甚至蔓延到产业链更上游,饲养、种植、采摘、代销等等环节,你看,京东不就养猪、种菜去了吗?
来源:Bianews 毛晓敏 共3页 上一页 [1] [2] [3] 关注公号:redshcom 关注更多: 菜市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