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就是说,早在五六年前甚至更早以前,互联网买菜就已经走进过人们的生活,资本也曾经对其充满信心。这就是为什么文章开始部分写的是“再一次燃起战火”。
此前,从事买菜业务的平台很难存活的原因有多重。“生鲜的阵亡率比较高,是因为这个行业本身非标准化的商品就存在很大局限性,而且物流配送当时也是一个很大的难题。” 何建庭告诉凤凰网科技。
另外,生鲜面对的最大难点是损耗,3年前的生鲜解决方案是一仓发全国,但生鲜品类的储藏属性、新鲜速达属性当时都无法满足。加上难以预估的盈利时间表,很多创业平台在诞生之后一两年时间里就倒闭、停运。
那么,时隔数年,互联网买菜再一次爆发,究其根本有什么变化吗?难点是否都已解决?
对于本质,何建庭认为,“买菜业务的本质跟三年多以前是一样的,只是模式、问题发生了变化。”高继磊也给出了类似的观点,他认为:“本质没有区别,买菜的本质或者消费者的诉求就是新鲜、平价。无非是今天发生了一些变化。”
也就是说,如今的买菜和几年前的买菜,本质都是从消费者的需求出发,做到菜品新鲜和价格合理。只不过,在买菜的模式和难点上,发生了一些变化,才会让越来越多玩家加入。
事易时移,高继磊总结了现今买菜业务的两大变化:一是消费场景变化,从单一的线下消费(菜市场、大卖场、生鲜门店),变的多元化,可以线上下单;二是消费群体变化,一线城市的白领消费者,也成为年轻的买菜“大妈”,因为不需要早起赶菜市场,随时下单、随时新鲜。在高继磊看来,这两大变化,也是促使这一次买菜爆发的基础因素之一。
总体来看,目前根据买菜行业内的主要玩家情况,可以大体分为三种商业模式:第一种是单纯的平台与企业合作模式,以饿了么与叮咚买菜、钱大妈、菜老包等公司为例;第二种是社区前置仓模式,以美团买菜、朴朴超市为代表,提供到家服务;第三种是社区门店形式,例如盒马菜场、谊品生鲜、生鲜传奇等,可以提供到店或到店+到家结合的服务。(社区拼团因模式区别,未算在内。)
三思:风口
由于巨头的关注,让买菜热了起来,甚至有人判定买菜就是2019年的第一个风口。事情可能并没有那么简单。
一方面,生鲜电商仍然存在一定问题。虽然,如今在运力、流量、商品端和平台端的链路关系上,让生鲜电商的大部分难题得到破解,但这并不代表如今的买菜就不需要平台经营者谨慎思考,尤其是关于基础设施也就是物流能力的搭建,仍是一大重点,而产品建设中也存在需要补足的地方。
另一方面,整个生鲜电商在国内的市场渗透率仍然很低。根据电子商务研究中心的数据显示,生鲜电商虽有万亿级市场规模,但目前国内有超过4000个玩家,但其中有88%亏损,市场渗透率仅3%,每周产生4.28次线上蔬菜消费,生鲜行业呈现出“高频需求+低渗透”特点。
仅上述两个方面,就暂时很难断定买菜业务会成为新风口。而且,如此高的亏损,即使是巨头也需要慎之又慎。
不过,反过来看,如此低的渗透率也预示着用户需求远未得到满足,因此这样一个万亿规模的市场也势必会吸引大量玩家加入。小玩家致力于寻求更大的增长,而巨头在新零售概念盛行了近三年之后,买菜对于它们来说有着不一样的意义。
得益于过去几年老玩家对消费者消费习惯的培养,以及手机等移动方式的渗透,消费者上网买菜的门槛大大降低。加上外卖行业的不断发展,同城配送能够做到30分钟左右,完全满足买菜的时效需求。对巨头来说,买菜的刚需属性和高频次,本身就已经是一个巨大的市场。
更深入一层,买菜是一个近场零售场景,对于不同巨头也具有不同的使命,尤其是对发力新零售的企业,电商分析师李成东表示,买菜的高频可以帮助平台提高粘性,留住用户。
以饿了么为例,每一阶段都有不同的侧重点。2018年主要方向集中在水果,因为比较偏向于餐饮,用户群体又是女性为主,所以是第一个发力的新品类。2019年,生鲜会是下一个爆发的品类。可以理解为,饿了么正在逐渐扩展自己业务的覆盖面,关注到餐饮以外的更多业务,提升市场认可度。
而其他巨头布局买菜的原因,也无外乎衣食住行几个方向。从零售行业的消费频率来看,集中在4大品类,生鲜、日百、服装、3C,日百、服装、3C已经被京东和淘宝改变。目前来看,生鲜暂时还算是一块空白的赛道,体量大、渗透低、暂无寡头,这就形成了资本方+行业巨头愿意发力的原因。
因此,买菜行业目前称作风口有点心急,更多的是其所具备的市场空间和前景。至于买菜到底能不能成为风口,需要其市场规模、竞争环境和用户需求等多个因素的共同作用。而在风口确定到来之前,赛道里的玩家需要思考的问题可能远不止三个。
来源: 凤凰网科技频道 文:孙洪 共2页 上一页 [1] [2] 关注公号:redshcom 关注更多: 买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