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十几年,中国线下连锁业态一直被电商的发展所遏制,直接导致了线下零售市场的高度分散,全国600万家夫妻老婆店一度占据了快消品流通领域50%以上的市场。
最近几年,电商增长的疲软让便利店市场的整合和重构机会开始被重视。除了区域便利店品牌揭竿而起,互联网巨头们也在以自己独特的方式参与。无论是阿里的零售通还是京东的新通路,“百万小店”的背后都是类7-11的贴牌模式。
在这样躁动的市场中,苏宁却选择了直营的模式。相比于阿里和京东,苏宁在2018年才开始入场,但凭借苏宁三十年来的线下基因,在短短一年内,以直营的模式在全国开出5000多家苏宁小店。其中,北京520家店,已经成为北京最大的连锁小店。
但在资本的驱动下,速生速朽已经成为很多便利店品牌逃不出的魔咒。苏宁小店坚持直营和敢于“速生”的底气在哪里?抓住社区零售市场的关键是什么?
近日,野草新消费 深度专访了北京苏宁小店总经理宋锐,围绕苏宁小店的战略方向,近一年来苏宁小店的模式升级,以及对社区零售市场的机会进行了深度探讨。
为什么要做苏宁小店
苏宁在1990年创立时,只有一个两百平米的空调专用店。这三十年一步一个脚印,不断发展壮大。尤其是近十年,建立了很多新的产业和新的业态。
而在2017年,我们进行集团智慧零售大开发会议的时候,就明确地把苏宁小店定位为最重要的新业态。
我是在2006年本科毕业的时候就加入了苏宁,当时还是电器连锁大发展的阶段,所以从门店终端开始学习和轮岗。这十几年,门店的销售、采购管理、运营管理、店长等等都做过。
一直到2017年的四季度,我才从原本的电器公司调到现在的快消集团,负责整个小店的项目。当时大概用了一两个月的时间来组建我们的架构和人员,开发选址,以及建设供应链,这些工作基本都在2017年四季度全部完成。然后到2018年1月26号,北京苏宁小店就开始正式开业了。
“小店”是距离消费者最近的业态,有非常强的渗透率。作为服务最后一公里的连锁便利小业态覆盖的区域要远小于电器店、母婴店等专营店。但好处是,便利店的顾客就在身边,复购率高,频次大。
但它又不单纯只是一个便利店,它还承载着集团所有产业的协同和联动。
全国范围的大规模开店,为苏宁小店汇聚了非常多的客流。利用这些客流,给苏宁的八大产业做流量反哺,这是苏宁小店真正的使命。
以体育板块为例,苏宁旗下的PP体育拥有中超、亚冠、欧冠等几大联赛的直播赛事版权。如果我们定下规则,在苏宁小店消费满多少多少元即可免费看240场中超比赛,那球迷就会非常乐意买单,PP体育将会成为他们的首选。
通过这个途径,小店将这部分庞杂又无形的群体引向了PP体育。虽然通过广告也能形成一定的认识,但实体门店的转化率要高得多,这种反哺非常顺理成章。
再比如服务板块,全国很多苏宁小店还接入了家电、家政服务,房,例如家电清洗维修保养、3C产品快修、家政保洁等,一站式满足三公里范围内消费者的生活诉求。未来,苏宁旗下的家具、装修、地暖服务等等也可以通过苏宁小店为入口来完成,这个想象空间是非常大的。
同时,苏宁小店的这种导流能力也可以赋能第三方品牌。比如中国电信,对电信而言,跟小店合作可以省大量的店面成本和人工成本,能更高效地增加网点。而且放在收银台的苏宁小店&中国电信联名灯箱,每天还在向好几百的客流做露出。
对于我们而言,新增的服务也能带动小店自身的消费。
再比如华为,华为新出的P30有强烈的渠道品牌曝光需求,于是我们和华为合作,把一些小店包装成华为的主题店。
如果消费者每天路过小店的时候,都看到“苏宁-华为”的品牌,苏宁的强项本来就是3C电子产品,等他想买手机的时候,自然会选择在苏宁买华为。这对于苏宁和品牌方来讲是双赢的。
我们还提供手机的以旧换新业务。小店可以直接完成旧机评估和变现,新机也有专业的销售人员讲解,而且还附赠苏宁电器店的优惠。这样既能有效解决消费者需求,又能反向为电器店做引流。
除此之外,苏宁小店还开设了快递服务专区,作为苏宁快递、四通一达的代收点。因为苏宁小店大部分都是社区店,有能力承接快递收发业务。
对快递员而言,本来可能要花一上午才能送完一个小区的包裹,现在依托苏宁小店,可以直接全部放到小店。节省的半天时间,可以去送其他的地方,大大提高了效率。
对于小店而言,到店取包裹也会反向提高用户到店频次,增加小店流量,促成消费。
小店自发展之初至今,一直在不断进行商品和服务项目的优化和调整,未来会有更多的东西融入到小店,比如健身、社区理发、宠物服务、母婴服务等等,这是市场需求驱动的。
总的来说,外部与第三方品牌合作,内部联动苏宁八大产业。小店成为超级流量入口的同时,也通过更多的品牌和服务提高了用户粘性。
现在大家一提到阿里,都会想到淘宝;一提到腾讯,就会想到微信。我们希望苏宁小店也能成为类似的超级入口,让大家一提到苏宁就想到苏宁小店。
如何通过模式升级,抓住更多消费者?
我们对苏宁小店的定位是做智慧零售服务中心,物流、金融、家居、体育等等都可以通过小店这个入口,获得流量。反之,消费者也可以通过小店享受整个生态下的所有服务。
理想状态下,消费者可以在这里找到任何一种服务方式。围绕这个目标,我们开始做苏宁小店。
在2018年开店之初,我们是线上线下双中心的运营模式,通过线上APP和线下店结合,做三公里内的一小时配送服务。但经过一年经营,小店的模式也发生了一些变化。
首先是前置仓,不仅能承接所有的线上订单,还可以让小店间形成良性周转,同时起到2B和2C的作用。目前一个前置仓大概可以覆盖周边15个苏宁小店。
2C的作用是优化配送服务。原本做配送服务,要挨个店取货,如果附近十家店都有订单,配送员需要每个店都跑一趟再配送给对应的消费者,是多对多的模型,很多时候效率不高。
但在有前置仓的情况下,仓内一条流水线就可以把所有订单的商品分拣好,配送员直接到前置仓就可以取走十家店的订单包裹,效率非常高,也节省了小店人员去打包商品的时间成本。
2B的功能是仓店之间的商品调拨。传统便利小业态的采购基本是T+1的模式,今天发补货订单,明天供应商才能把货送到店。遇到产品畅销的时候很难及时补货,但前置仓可以集中备货,一小时内就能发货到门店,能实现更好的良性周转。
第二是社区拼团。我们叫“苏小团”,这是我们2019年小店的重点业务板块。本质是想借助团长这个人群,通过微信群和小程序的模式,把商品带到消费者身边。
团长有严格的审核机制,每个团长都要通过对应区域店长的评估,接受统一培训后才能上岗。团长怎么来的呢?我们一个门店覆盖若干个小区,我们把团长定义为这些社区里的“能人”。
什么叫能人?就是社群里最活跃的人,或者是小区业主群里的核心成员。一般对应的是跳广场舞的大妈,不上班的宝妈,他们熟悉小区里的所有人,而小区的人也信任他们。
我们全国计划要招募十万团长,目前已经招募了两万多,其中北京已经超过2700个团长。这2700个团长分布在2700个社区,这种渠道模式和小店形成很好的互补,覆盖了小店覆盖不到的两类客群:
一是没时间来小店的人,上班族早出晚归,不一定有时间进店消费;二是一部分“隐形”的人,他们的需求需要刺激出来,那就通过社区拼团,商品找人的形式去挖掘出这部分潜在用户。
比如椰青这个产品,如果不推荐,不介绍,可能你一年也不会主动想到买个椰子喝。但我通过社群推荐和介绍,很多人就直接动一动手就下单了。
而且苏小团还可以链接苏宁易购的商品,因为系统和会员都是打通的,下单之后直接走易购的配送。本质上,苏小团是一种多渠道的下沉整合。
但做社区团购这件事并不是什么追风口,而是在发展过程中,我们意识到,存在这样一部分用户的需求是需要主动挖掘的,而社区团购能覆盖这些人群,刺激出这部分需求,那这个模式就顺理成章出来了。
如果什么流行就做什么,永远不会有一个稳定清晰的目标。
共2页 [1] [2] 下一页
关注公号:redshcom 关注更多: 社区零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