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红商网·新零售阵线 >> 新零售频道 >> 正文
争夺菜场的互联网巨头们到底图什么?

  同年,花样菜场连续获得了天使轮和Pre-A轮融资,志得意满,曾经想着以品控和服务为壁垒的花样菜场,此后将更多的精力花费在了打造品牌上。

  巨头涌现,更多的竞争对手开始关注到互联网买菜这一领域,花样菜场开始受到压力,黄欣也开始焦虑。

  当其他商家在打价格战拉拢客户的时候,黄欣没有把精力用在提高服务,提高获客上,而是花了很多时间,进行菜品的加工、包装和品牌化,想要通过品牌化得到更多利润空间。

  花样菜场把钱花在肉类产品的OEM(代工)开发上。现在回过头来看,黄欣用“本末倒置”来形容这条路:“根本不需要去做OEM开发,谁专业谁去做,我们应该只做好我们该做的,通过已经积累的服务优势来提高自己的收入。”

  这是第一次转型,黄欣觉得方向错了,第二次转型是开直营店,这是为了销售自己打造的OEM产品。

  2018年5月,在杭州西湖区文新街道,距离永辉生活百来米的位置,花样菜场在二楼开出了一家占地面积约300平方的生鲜便利店,商品价格高出永辉20%-30%,销量是同区的永辉的两三倍。

  同时,花样菜场的线上平台退出了农贸市场的业务,主要运营门店菜品。这家门店采用会员管理系统,可以运用Face ID,在老客户进店后,该系统能够展示出该客户进店次数、停留时间、上次购买的产品、购买数量、偏好等数据,除此之外,门店还运用了无人结算通道等当时比较前沿的技术。

  黄欣告诉锌财经,花样菜场线下门店在营业两个月之后,就实现了盈亏平衡,但一大半来源于线上营收。

  “把门店选在了二楼,尽管门店的体验很好,但对流量的控制很不理想,而且流量的导入也存在很大问题,当时做到盈亏平衡也很不容易。”黄欣说。

  一家店的微薄盈利,养活不了整个团队。

  一家门店的成本在150万元左右,黄欣原先的计划是在5-6公里内开出3-4家店,并且大、小店穿插,大店做1公里范围的生意,小店做500米范围的生意。在他的计划里,公司还打算出让20%的股权融资2000万,主要用于开店扩张。

  但实际上,花样菜场线下门店最终只开出一家。

  “自己开门店做销售,利润比和农贸市场合作高30%-40%,但是我们忽略了管理和流程上投入的成本。”黄欣说。

  由于成本上的压力,团队巅峰时期的七八十人,在2018年初被压缩到40人,而原先的自建物流团队也转变为使用第三方配送。

  “第一轮转型是为第二次转型做铺垫,但是第二次转型过程太过于仓促,某些历史遗留BUG也已经无法避免。”黄欣告诉锌财经。

  今年年初,花样菜场因为利润无法覆盖成本,保留了十人的核心团队探索新的方向。

  在这条前途未卜的赛道上,止步的不止花样菜场。

  2017年,创立六年、并从线上开到线下的田鲜蔬菜疑资金链断裂,56家门店突然关张;优菜网、谊万家因在物流等环节上没有社区渠道,无法解决物流成本高昂的问题而半途夭折;小农女因找不到足够大的目标人群而两度死亡。除此之外,死亡原因还有:用户习惯难以培养、供应链难以保证、难以标准化和规模化。

  而在这份生鲜电商死亡名单里,O2O、B2B、B2C、B2C+O2O等各种运营模式都在“互联网买菜”折戟,他们的死亡都指向同一点——成本高、盈利难、供应链难做。

  前置仓、O2O、大小店、用钱烧规模、次日达服务,互联网买菜每年都有新的热潮带着创业者们团团转,这条漫长的赛道,到现在都没能跑出能够持续盈利的商业模式。

  “烧钱建立的壁垒,用烧钱可以解决。现在每年出现的新热潮,大部分都是失败的。所以我们开始专注于打造盈利模型。”卞宁告诉锌财经。

  本来生活在成立七年之后,第一次实现了盈利,这在行业里并不多见。发展五年后,本来生活发现,不少同行走上“烧钱”换高增长这条路之后,最后不得不用股权融资继续保持自己的速度。

  融资、烧钱扩大规模,这意味着未来股权的动荡,以及商业壁垒的薄弱——对手也可以轻易复制这种模式。

  2016年,本来生活主动改变了自己的“烧钱基因”。“让利润更高。所有我们售卖的商品,都要有利润。公司有了自己的盈利模型之后,增长才有意义。”卞宁说。

  在扩大利润这件事上,本来生活把主要精力花在供应链端和用户侧。

  在供应链端采取C to M模式(根据用户需求平台生产),通过200多个买手和供应商采购,内部通过品鉴会对商品进行末位淘汰。在用户侧,通过服务和满足需求,继续在流量端做用户维护和增长。

  “这是一个非常重的行业,所有的业务必须紧密地配合,才有可能有比较好的组合效应。” 卞宁说。

  “命门”

  美丽湾消失后,张增东却因为这个失败的项目积累了200个客户,开始做起了定位中高端的生鲜生意。起初,他的模式极其简单:在二级批发市场采购好客户的订单之后直接进行配送,不需要仓库,也不需要第三方配送。

  “第一个月就大概赚了三万。”对于张增东这样的小B商家来说,已是可观的盈利。

  能赚钱,说明这个行业不是必死无疑。在这之后,张增东认识到同城配送平台行必达,后者可为其提供配送服务及免费的打包仓库。

  在行必达的仓库里,张增东认识了很多做生鲜的同行,在分享客户的同时,他还拓展了货源。“大家微信互推共享,没几个月就加到了5000个好友,并且从水果拓展到了牛排、海鲜等。”2016年,张增东的团队和事业初具雏形,也在这一年,他注册了公司,正式创办吉鲜生,并开通有赞微商城店铺,作为主要销售渠道。对他而言,这一个转变,如同扩展品类一样自然。

  像吉鲜生一样的草根团队,没有资本加持,但却有盒马鲜生、OLE精品超市等不具备的优势:不需要过多人工、场地等高昂成本,这意味着吉鲜生在保持每一单盈利的情况下,存在一定让利空间。

  “OLE超市的不少进口水果也是上海的经销商供货,但他们有高昂的进场费,成本很高,所以价格会更贵。”张增东说。

  2017年,张增东花了一百万装修了一个300平方米的开放式厨房,想用于做淘宝直播,但却发现大平台的流量只能卖便宜的货,支撑不起客单价。

  “对于我们来说,最好的模式还是社交,让客人成为我们的分销合伙人,通过分享获利。”张增东告诉锌财经。他的目标是,当杭州做到一万个客户的时候,就去其他城市进行复制。

  现在,吉鲜生的上游在上海辉展果蔬市场(华东最大的进口水果集散中心),营业额达到800万一年。

  吉鲜生在做本地线上流量的时候,本来生活确定了新的路径:开线下门店。

  “用户目前对时效的要求还是比较高的,所以需要离用户非常近。我们认为,整个生鲜领域所有的模式都离不开开店。”卞宁说。

  在卞宁看来,生鲜行业3%的线上化率,还处于市场教育的阶段,因此,绝大部分客户还是在线下。

  在“500米到家”的社区概念里,本来生活在国内拥有超过300家面积200平方米左右的社区店。

  在“互联网买菜”的最后一公里之前,还有供应链端的一万公里。

  从菜园子进到餐桌上,农产品要经过六七个中间环节:农民-上游组织生产者-上游集散地-下游集散地(一级集散地)-二级市场-饭店配送市场。

  以一级批发市场为例,承担了整个城市80%蔬菜流通的菜贩子除了自己的时间成本,还需投入交通费、人工费,以及市场里的交易服务费。

  少一级环节,意味着节省了一个环节的成本,但跑通上游却没那么容易。

  “农业里,每个单品都是一个行业,玩法都不一样,种植、收货、存储,以及流通方式都不一样。”张琦告诉锌财经。

  本来生活也将供应链端的品控和降低损耗率作为自己盈利的“答案”之一。

  “本来生活的模式很重,是自营体系,商品进的也是自己的仓。”卞宁说。本来生活建有北上广三个大仓,在进仓之前,面临着产地探访、种植改良、场地和厂家检测、商品检测的环节。

  还没有人找到互联网买菜领域的制胜秘诀,但在这场尝试里,部分从业者们已经达成了一个共识:从单点盈利到批量复制、摸到供应链源头、一个个捋顺商业模型的环节。

  来源: 锌财经

3页 上一页 [1] [2] [3] 

搜索更多: 菜场

东治书院2024级易学文士班(第二届)报名者必读
『独贾参考』:独特视角,洞悉商业世相。
【耕菑草堂】巴山杂花土蜂蜜,爱家人,送亲友,助养生
解惑 | “格物致知”的“格”到底是什么意思?
❤❤❤【拙话】儒学之流变❤❤❤
易经 | 艮卦究竟在讲什么?兼斥《翦商》之荒谬
大风水,小风水,风水人
❤❤❤人的一生拜一位好老师太重要了❤❤❤
如何成为一个受人尊敬的易学家?
成功一定有道,跟着成功的人,学习成功之道。
关注『书仙笙』:结茅深山读仙经,擅闯人间迷烟火。
研究报告、榜单收录、高管收录、品牌收录、企业通稿、行业会务
★★★你有买点,我有流量,势必点石成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