盒马一步步消费着它曾经的明星属性。
但如果从本质来讲,这些并不是盒马本质的问题,随着技术的升级改造和监管的加强,这样的发展阵痛必然可以规避,但有一点却影响着盒马的全盘计划:服务。
首先是价格。
生鲜行业供应链可控难度大,导致高损耗、难盈利成为头顶挥之不去的乌云。
据统计,在所有生鲜行业入局者中,4%实现账面持平,88%亏损,剩下7%是巨额亏损,只有1%实现了盈利,盒马也没例外。
而盒马成立一年半后就火速宣布盈利,根据去年7月公布的数据:7家运营1.5年以上的盒马鲜生成熟门店,单店日均销售额超过80万元,单店坪效超过5万元。
建立在高盈利模式之上的是其高于市场的价格。
盒马主打基地自采,以此减少中间差价降低价格并保证产品质量。但是在用户的反应中,盒马所销售的商品价格均高于当地市场价。
其次是场地模式。
为体现自己服务更全面,盒马创新推出成品与半成品服务。而实际上既不能达到日常用户的刚需,更不能满足优质用户的味蕾要求,如同花架式般。
坚持就餐面积不超过1/3的标准,使顾客给盒马的餐厅贴上“脏、乱、差”的标签。
《爱范儿》曾用“如抽丝般杂乱而消耗耐心”来评价,中国政法大学特约研究员也指出:(盒马)就餐环境与消费价格不成正比“去了一次就不想再去了”。
成长2年之久的盒马,在生鲜电商行业称得上是一块里程碑。其创新的商业模式和经营策略,值得后者去研究学习。
但接连不断的问题,却一步步消耗着盒马的明星属性,影响着自身的后续发展。
三
生鲜未解,老马迷途
出现同样问题的不止盒马。
永辉的超级物种,目标店铺数量不相上下。京东7FRESH提出在3至5年设立1000家门店。苏鲜生计划2018年新开50家线下门店,2020年达到300家店。
资本入场,吹响跑马圈地的号角。渐趋饱和的线下生鲜市场,余座已经不多。
然而据极光大数据统计显示,截至今年7月份,有85.11%的用户在设备上仅安装1款生鲜电商APP,与去年同期基本持平。
同时,在《2016-2017年度生鲜电商“死亡”名单》调查中,有14家生鲜电商企业宣告破产倒闭。
似曾相识的一幕,不禁让人惊叹,2019或许会再次上演2012的残局。
长达十年的“蓝海”,一直无人能占据。既有生鲜行业的先天原因,也与电商模式的弊端相关。
前期供应链巨大投入,挑战用户多年的消费习惯等,众多因素阻碍了生鲜电商前进的脚步。随着国家政策的扶持,冷链物流、信息技术的发展,以及大数据人工智能技术的进步,生鲜电商或将拥有适配的解决方案。但当下盒马的过度扩张绝对不是明智的。
若盒马想打造一应俱全的平台来增强用户粘性,最终将会演变成不伦不类的“四不像”。千里之堤,溃于蚁穴。根基未稳便大肆扩张的盒马,将来的繁华也只会是昙花一现。
资本寒冬的到来是不争的事实,当摸着石头过河的盒马,失去资本宠爱补贴减免,那巨大的亏损只能是自掘坟墓。
▼
市场广袤、红利难寻。生鲜市场这块硬骨头,一直没有玩家能啃下来。此时的盒马虽在生鲜电商第一梯队,但未来的发展依旧不那么明朗。
没人能预知未来,当资本的热潮褪去,虚无的泡沫便会灰飞烟灭。
这个行业还是需要冷却,需要冷却之后的生鲜电商新明天。
来源: 新摘网 作者: 胖橘 共2页 上一页 [1] [2] 搜索更多: 生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