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买菜”这件小事,被巨头盯上了。
1月中旬,美团低调上线一款名为“美团买菜”的App;3月28日,阿里旗下盒马鲜生在上海开了一家“菜市场”,取名盒马菜市;3月30日,在阿里本地生活生鲜伙伴大会上,饿了么和当红的生鲜电商叮咚买菜达成战略合作,并宣布买菜业务已进全国100城。
在大部分80、90后年轻人的印象里,菜市场这门生意并不“性感”。那是广场舞大爷大妈的主战场,他们一大清早就去排队,将新鲜蔬菜抢购一空,留下一堆残枝败叶。
互联网瞄上菜市场,越来越懒的年轻人终于要扬眉吐气了。在上海,你坐在家里,动动手指,新鲜的蔬菜、鸡蛋甚至活鱼活虾,半小时内就会送达。在北京,美团买菜已经在天通苑和北苑区域上线买菜服务。和生鲜电商明星玩家每日优鲜不同的是,它们专注“卖菜”。
互联网颠覆了很多东西,电商打掉了很多品类,却一直没能完全拿下生鲜。毛利低、损耗高、供应链复杂,这是生鲜创业的难点,菜市场尤甚。
换言之,这是电商领域的最后一块“硬骨头”。但同时,这也可能是最后一块价值洼地。
现在,生鲜电商、生鲜外卖、社区生鲜店、社区拼团,这四股势力,正在围剿传统菜市场。未来,它们能做的,除了把水果摊搬到你楼下,还能将菜市场开到你家里。
新玩家入局
很多人习惯了外卖点餐,却不一定习惯外卖买菜。
在北京蒲黄榆地铁站附近的蒲安居菜市场,摊位上的蔬菜,一部分现场售卖,另一部分通过饿了么和美团等外卖平台销售。这些规模不等的蔬菜摊,在外卖平台上叫“菜公社”、“四季生鲜”、“E鲜生”。
用户通过外卖平台下单,外卖小哥现场取菜,然后配送到家。菜还是菜市场的菜,但被搬到了线上。
这个模式并不新鲜。早在两三年前,就陆陆续续有菜市场摊主入驻外卖平台。和餐饮外卖相比,最大的变化是,配送的标的由餐变成了菜。如今,在北京类似蒲安居这样的菜场有很多。
(蒲安居菜市场刘大姐的摊位)
这是互联网第一次亲密接触菜市场的形式。
第二类迅速崛起的菜场玩家是垂直类生鲜电商。叮咚买菜主打蔬菜,在定位上和综合性的外卖平台有所区别。另外,叮咚买菜在模式上为自营,采供销一体化。在供应链上,叮咚买菜采取在小区建设前置仓的模式,以提高订单响应速度,实现快速周转。
在前置仓模式下,用户从APP下单购买的蔬菜,直接从小区附近的前置仓发出,由配送员送货上门,保证新鲜度和时效性。
成立于2017年的叮咚买菜并不是前置仓模式的首创者,在此之前,每日优鲜已经将前置仓模式跑通,并成长为生鲜电商独角兽。只不过,每日优鲜的品类更全更丰富,涵盖的消费场景更广。
和每日优鲜“APP+社区前置仓”模式类似的是,已经上线的美团买菜采取了“APP+便民服务站”的模式,依据商圈和社区展开业务。
第三类正大力进军卖菜业务的玩家是社区生鲜店。
2016年,阿里旗下盒马鲜生首家门店在上海开业,主打生鲜品类,成为新零售样本。今年1月,有消息称盒马鲜生正在研发“社区菜场”业态,拟将盒马鲜生日日鲜自有品牌独立出来做一个类菜场的社区超市业态。该消息在今年3月被证实,并以盒马菜市的名义落地。
除了由大卖场业态的新物种延展出菜场,更多小体量的社区生鲜店也在抢滩登陆。谊品生鲜在3月完成了腾讯投资的B轮融资,根据公开介绍,谊品生鲜对标的就是社区菜市场。另外,便利店也在积极入场。3月28日,罗森与首农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宣布成立合资公司,共同进军社区生鲜便利零售市场。
另外一类崛起的新玩家是社区团购。作为2018年最大的资本风口,几乎所有的社区团购项目,都是以生鲜切入,围绕家庭消费场景,逐渐拓展出“一篮子”服务。但和主打买菜的生鲜电商相比,社区团购大多数为预定模式,配送为次日达,解决的并非即时消费需求。
今日资本创始人徐新曾表示,生鲜市场6万亿,80%在菜市场,20%在大卖场。随着以夫妻老婆店为主要形式的菜市场逐渐衰落,新的业态将对菜市场形成围剿之势。
巨头入场意在流量
过去几年,生鲜领域的投资热度一直未减。作为电商的最后一个堡垒,从O2O、到新物种、到社区团购,生鲜创业项目层出不穷。但这一次,为什么是菜市场?
80、90后成为消费主力,越来越宅、越来越懒。这是徐新在今年1月的一次公开演讲中做出的判断。在她看来,因为用户懒惰而导致消费变化,这是生鲜电商春天到来的背景之一。
对于需要下班做饭的都市白领,时间和便利性是他们需要优先考量的因素。相比传统菜市场,这正是买菜类电商的优势。在同类菜品的价格和品质相差不大,甚至性价比更高的情况下,用户转向线上就不难理解。相比去菜市场和大爷大妈抢菜,在家刷刷手机等菜上门,显然更惬意。
但是,从线下转向线上的诉求,早已由外卖平台给出了解决方案。这一波生鲜电商的核心卖点不止于此。
共2页 [1] [2] 下一页
搜索更多: 菜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