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于这个模式能不能继续玩下去,完全取决于最顶层是否能持续的保证现金流不断裂了。
再说佣金分配的玩法。
通过佣金分配,让分销客分享赚钱。传播的效率,一是取决于这款商品的分销价钱,二是取决于这款商品成本价。倘若社交电商渠道越来越大,那么消费者会思考这其中的差价去了哪里。能支撑社交电商渠道做大的基本前提是,商品成本越来越低,分销价格比例越来越高。
比如一款商品对外售价100元,设定了10%的佣金价。那么每卖出一笔,分销客们就可以赚10元。如果设定了30%的佣金价,那么分享出去卖一笔可以赚30元了。分享的动机自然就大了。如果这件商品的成本只是20元,那么商家设定的佣金价其实可以更大,比如60%。那么分享一笔佣金可以达到60元。
如果成本价10元的商品,卖到100,有没有可能呢?当然可能了。如果商品在公开市场上的价格不透明,只限于分销渠道传播,那么购买者只是分销客自己了,他们只要自认为能卖给下一个人,就会有购买的冲动,因为这类商品佣金比例可以高达90%。
对于一些电商巨头们,自然是不愿意承认自己会去销售这些毛利率过高的商品,这意味着在欺骗消费者。
何况他们销售的商品还同步会在主站平台上售卖。消费者是可以直接对比商品价格的。
05
这里边存在一个流量漏洞。如果用户通过社交电商平台就能买到更低价的商品,那么就都不愿意去主站平台上去购买了。对主站的正常运营会带来压力。??
解决这个问题,只能让供应链发生差异。比如相同的商品,做成不同渠道专供品,秘密投放给特定的社交电商渠道。而且还必须对外宣称,这类社交电商渠道不属于自己,而只是自己的合作伙伴。
这类合作伙伴,只是扶持的一类渠道,自然这类渠道是做不大的。不然就会对主站流量进行截留。
合作伙伴当然不会甘心了,于是电商巨头一定会想办法获得一批特别的商品,来供应他们。不给做大的希望,他们也就没有太大的动力跟着一起玩。那这类商品会不会带有那种高毛利的属性呢?一定会的,不然不足以激发分销客的动力,而且也激发不起消费者的购买欲望。
电商巨头的市场也可以借助这类商品,通过分销客的传播,下沉到三四五线城市。
上面看起来又是一个好故事好逻辑。
可是细究一下,电商巨头之所以在一线城市站稳脚跟,就在于它的商品其实不具备太高毛利的属性的。现在要开始储备和供应大量高毛利的商品,就会和它立足的本源发生冲突。要知道,电商服务的再好,也无法扭转商品质量坏的形象的。
电商巨头自己玩分销模式,就只能拿出很有限的佣金比例了。仅仅靠这点比例,就试图撬动分销客们的传播热情,就很难了。
那么电商巨头想能把分销模式做大,那就只剩下一条路:用烧钱的方式,来推动传播。
然而,这种烧钱的动机,在我看来,其实很普通。所花出的预算,顶多算自己主站平台的一种营销渠道预算。
电商的主站平台玩到一定的规模,拉新或客的成本越来越高。原本在主站电商平台上投放5000万的推广营销资源,投入产出比逐年递减。现在有了社交电商分销模式,那就拿原本的这笔预算,去尝试一下这摊分销业务。
在电商巨头眼中,这种社交电商的分销模式,顶多只能算一种不一样的营销模式而已。最终它业务都得为主站平台而服务。
试图用这类新的营销模式,可以收割一拨新的流量用户。最终目的还是把这部分用户沉淀到主站上去玩。
06
从分析电商巨头的动机来看,社交电商分销模式就难以独木成林。即便有成林的趋势,那也是为了其他蓝图做嫁衣。
那么那些看似一个独木成林的电商,如云集、蜜芽、每日一淘等等电商平台,他们借助分销模式会做的很久吗?
相比电商巨头,他们没有建立高毛利商品供应链的顾虑。但是他们也很快会碰到两个问题,一是,原本高毛利的商品,在电商供应链渠道中流转一圈(物流、营销、进销存、多级分销),也会变成低毛利;二是,流量扩散的的局限性。当平台不再进行高额的补贴时,那些原本一起玩的分销团队,可能就出走找别的地方玩了。
他们能不能独立成林,在我看来,还取决于他们获得了这波流量后,如何思考其他变现的方式。靠电商来赚钱,还是会回到那种传统的买货卖货的商业本质上来。而他们,显然跟电商巨头们没法竞争。
市场上,社交电商分销模式的数据存在很大的虚假性。看似能快速获得的用户数据,只是通过另一种方式收割了一遍。这种收割,在长远来看,转化效率很低。
他们获得流量后,该去如何转型,就是社交电商们最应该思考的事。
事实上,任何一个玩社交电商的老板,其实应该思考流量获得后如何转型,而不是想当然的要靠电商模式来赚钱。
市场上,有几个大巨头真正是靠电商模式赚到钱的?
来源: 微信公众号:快消品B2B 作者: 曹涛CT
共2页 上一页 [1] [2]
搜索更多: 社交电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