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交电商有三种运营模式——拼团、分销和社群,其中分销模式通过平台烧钱来吸引用户成为分销客,通过传播发展下级分销客,赚钱佣金。
01
对于一个处于社交电商风眼中的人,鼓吹这个风口的未来和趋势是一种政治正确。不过,更理性的看待风口,也是需要的。
很多公司赶在电商刮起社交概念的时候,已经匆忙赶场了。投资人也纷纷投资这个市场,一些先发者正在闷声发大财。
当电商巨头也开始高调入局这个市场的时候,无疑把玩社交电商的风口刮的更劲。可是,在一个月的时间窗之内,总是雷声大雨点小。
大佬们在担心什么?内部有关社交电商的项目会不会无疾而终?
02
目前市面上的社交电商,大概分为三大运营模式:拼团模式,分销模式,社群模式。
拼团模式,通过熟人之间或者陌生人之间的平图案,引发用户参与,有用户分享形成自传播,降低引流成本,典型的就是拼多多,后来的京东拼购;
分销模式,每个一个用户都可以成为分销客,通过传播,发展下级分销客,从而赚取佣金,这类电商如云集,爱库存,环球捕手;
社群模式,将共同属性的一类人聚合,销售满足这类人群的垂直品类,如美妆、母婴,这类电商代表有小红书,蘑菇街,还有短视频平台抖音、快手探索的电商方向也是这个模式。
在社交电商领域,传统电商买卖货模式,本质上没啥变化。之所以能吸引这么大的关注,无非在于流量比以前的玩法更容易获得。这一块也得益于微信这个超级生态的完善。如果没有一个集合了8亿用户之多的超级生态,玩所谓的社交裂变,无从谈起。2019年小程序风口崛起,社交电商想必会开始泛滥。
其他超级流量平台,比如抖音、快手,探索电商模式变现,也会想到自身的社交传播属性。然而这类流量平台玩社群电商,注定是没法跟微信生态处于一个量级。类似小红书这类靠KOL做的自流量平台,更是开始面临流量瓶颈,增长乏力。
但是有一类社交电商,大家都眼红。这就是分销模式。
由于它的敏感性,大家都在很谨慎的尝试。
03
分销模式,就是靠发展下线来传播。说的通俗点,就是玩传销那一套,但是控制在法律的红线内。分销层级不出三级,就认为没事。
云集、环球捕手起家就是靠这个。这个体系要强绑定邀请码注册,消费者必须通过花钱升级成为分销客(可以发展下线的角色)。这个升级门槛,或许很实在,比如是一笔代金券,会员可以真实等值的在商城里购买等额商品。或许也很空洞,比如花299只是购买了一个成本价99的商品。
这个模式的合规性,在业界都是存疑的。消费者无法判断商品的真实成本多少。
成本1元的东西,通过分销的方式,可能以100元的方式售出。为什么会有人傻到购买这个商品呢?因为他根本不看重这个商品的使用性,而是购买后才有资格也把1元的东西以100元卖出去。整个链条就这么一直玩下去。只要有人参与,就总认为自己会赚钱。
玩这个模式的早期电商平台,是被工商局狠狠的罚款了的。后来者就开始谨慎了很多。比如成本价和出售价的差距设定的不会离谱。但是拉人头的本质其实不变,但在互联网电商圈,它称之为在拉新做用户数。
拉新用户,是一家互联网公司多么正常和重要的指标。
电商巨头入局社交电商,是不敢明目张胆的加入这种分销模式的阵营的。它只能选择合作伙伴去玩这一套。如果碰到了合规性清查,那就推给合作伙伴好了。
为什么它要选择玩分销呢?
因为如今的流量越来越难获得了,成本也越来越高。不得不另辟蹊径,而且这类分销模式,更容易下沉到三四五线城市,不赶紧加入玩,恐怕都被别人抢夺走了。
04
看似这么热热闹闹的流量收割模式,是不是这么痛快呢?
这是一个看起来美好的模式。脱离了传销本质的包装,分销的模式不容易转起来。
分销模式的社交电商平台,靠什么来让利给他们的分销客们呢?
主要是两个部分,一是用户拉新直接给补贴,平台通过烧钱鼓励分销客们去不断拉人头。二是每个商品设定一定比例的佣金,佣金部分分配给不同层级的分销客们。
先说平台烧钱的玩法。
平台烧钱的玩法,其实跟传统类电商做品牌宣传、活动宣传的初衷一样,希望通过花钱来购买流量。放在社交电商的分销模式里边,就是要设计一套商业模式,让分销客们自愿加入进来,可以自买赚钱和分享赚钱。愿意加入的人,平台给你补钱。正如滴滴早期,通过不断的烧钱,让那些有车一族都加进来玩。早期进来玩的一拨人都能赚到平台补贴的钱。
但是平台哪来的这些钱?这就是有些平台要设定了升级门槛的原因。成为会员需要购买299或399的升级礼包,这笔钱就是这些进来玩的人的动力。平台设计一套层级抽佣比例,就会让人产生一种财富幻觉:只要拉到足够用户就可以躺着赚钱了。
共2页 [1] [2] 下一页
搜索更多: 社交电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