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京东新通路来说,2018年是试验年,2019年才是真正的实践年。
近日,京东新通路像往年一样,在成都糖酒会上举办了“2019年战略发布会”。对于低调的京东新通路来说,每年三月的战略发布会,无疑是一年之中最重要的亮相,而相应的战略发布,也成为新通路未来一年的发展方向。
时间拉回到去年三月,同样的战略发布会上,京东零售集团新通路事业部总裁郑宏彦描绘了京东新通路无界零售的图景,分别从供应链、场景和营销三方面切入,在供应链升级方面,新通路推出联合仓配战略;在场景升级方面,新通路会让门店做增值服务,通过服务来增强门店与用户的粘性;在营销方面,慧眼系统、行者动销平台等黑科技将提升门店的动销水平。
而今年新通路的发展重点,其实就是上述概念的深入实践,尤其在供给端,要实现从供应链向供应网的升级,这张供应网涉及到联合仓的延伸以及平台智能化水平的提升,它们将共同促成京东新通路“一体化开放”战略的实施,即新通路打造的供应网将链接品牌商、经销商和终端小店,让原有通路更加高效、透明。
经过2018年的实验,新通路的无界零售取得初步成效。官方数据显示,2018年,京东掌柜宝用户数突破百万,活跃用户数达到上一年的3.5倍;掌柜宝门店单店产出达到上一年的2.3倍。此外,新通路联合仓覆盖30个省、近300个地市,服务70%的掌柜宝门店,新通路的合作品牌已经超过5000个。
- 1 -联合仓配战略升级,打造开放供应网
京东新通路的2019年有两个关键词,一个是“开放”,另一个就是“智能”。我们首先要说的就是开放的内涵。京东给人的一贯印象就是自营为主,如今新通路却要开放,那么在零售的供给端,新通路如何开放自己?它的开放又将为行业带来怎样新的价值
在理解新通路的开放之前,我们首先有必要理清京东为什么做新通路这件事,它的底层逻辑究竟是什么。
郑宏彦近日就首次向媒体阐述了京东做这件事背后的原因。首先,传统的经销商、批发商在中国出现是有原因的,因为在过去十多年的时间里,品牌商之间的竞争就是分销网络的竞争。在中国广阔的区域里,决定商品出货量的大小,主要在于你铺货的广度,所以品牌商逐级建立分销体系,力求将自己的商品分销到全国各地。在过去的若干年里,品牌商都是强化分销渠道。
后来,品牌商遇到一个新问题,那就是即便你的商品铺到门店也不一定卖的好,因为商品销售好坏,已经不完全依靠分销渠道,还与商品在门店的摆放位置、周边用户喜好等因素有关。于是,品牌商在强分销之后,又开始关注门店动销问题,而为了提升门店动销,品牌商开始派业务员去门店沟通,让自己的商品在门店得到最好的曝光。
但与此同时,矛盾也出现,随着业务员的增加,品牌商的成本也在大幅增长。于是,品牌商在成本和效率之间难以平衡。
在这种情况下,京东新通路应运而生,而它要做的事情就是,通过科技的手段,让整个通路的效率变得更高,也就是让品牌商用更少人力获得更高收益。但在这个过程中,新通路不是要替代品牌商的原有通路,而是互相合作,共生共荣。
新通路首先要解决的是供给的问题。众所周知,京东具有很强的物流优势,因此业务拓展初期,新通路是通过京仓京配来为小店供货,但随后就发现,对于一些高频、高服务需求的品类,京东的配送效率并没有当地的经销商或者批发商高效。
于是,在2018年战略发布会上,新通路宣布启动联合仓配,即与品牌商既有渠道、中小经销商和批发商合作,将他们现有的仓配资源作为新通路的联合仓,高频、高服务需求品类由联合仓配送门店;低频、慢流类商品则由京东中央仓发货。
到了今年,新通路的联合仓战略再次升级,履约环节将延伸为四大仓配网络,分别是京东大仓、城市仓,城市群仓和联合仓,它们将共同组成B端仓配网络。
之所以说它是仓配网络,是因为这四种仓不是分级运行,而是根据需求多元组合。为此,京东新通路推出了七大模块化通路解决方案,品牌商可基于自身在品类、品牌、区域和发展阶段的考量,按需选择更加高效、经济的通路模式。
例如,自身仓配能力或者区域经销商仓配能力非常成熟的品牌商,可分别选择厂商直接服务小店或者授权经销商服务小店;而自身仓配能力和经销商仓配能力尚未成熟的品牌商,则可选择京仓+京配,或者新通路联合仓配体系服务小店。
因此,新通路规划的这张供应网,将充分开放给品牌商和经销商,并且,新通路也把自己的服务能力充分模块化、组件化,根据品牌商的需求进行相应的组合。因此,新通路不是代替原有通路,而是帮助品牌商、经销商等各取所需,各展其能,从而在原有通路中创造出新的价值。 共2页 [1] [2] 下一页 搜索更多: 京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