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6日,中国网红电商公司如涵控股向美国SEC递交IPO招股书,将在美国上市。而如涵上市背后,离不开张大奕等网红店主们。在去年双十一,张大奕的店铺28分钟内破亿,也创下了网红电商销售记录。虽然网红们带货能力很强,但如涵控股却一直处于亏损状态。那么网红带货真的是门好生意吗?下文作者陈菲遐,来源界面。钛媒体已获取授权,略经钛媒体编辑。
日前,网红电商业务的杭州如涵控股股份有限公司(下称如涵控股)正式向美国证券交易监督委员会递交招股书,股票代码为"RUHN”。从官网发布的招股书来看,如涵以及一众网红KOL显出真面目。
最重要的财务情况方面,如涵并没有让阿里、赛富投资基金等一众投资者失望。
招股书中提到,如涵在2017财年、2018财年和2019财年前三季度,分别实现收入5.77亿元、9.47亿元和8.56亿元人民币。当季分别亏损4013万元、8995万元以及5750万元。
虽然依然在亏损,但显然投资人们并不怎么在意。
如涵控股业务包括两块,分别为产品销售以及服务收入。通俗地讲,就是先花钱打造网红,然后让网红开店赚钱变现。
如涵控股是最早一批网红带货公司。2014年,张大奕和冯敏合开了淘宝店,仅一年时间摘得了销量冠军。2016年的淘宝直播节上,张大奕两小时带动2000万的成交额,刷新通过淘宝直播间引导的销量记录。
显然,如涵正在想办法复制张大奕的成功。
KOL们赚多少?
招股书中,披露了一部分如涵签约的网红KOL,以及其拥有的粉丝数。数据显示,如涵目前手握113位签约网红,并将其分为三类:顶级KOL(Top-tier KOLs)、成长KOL(Established KOLs)以及新兴KOL(Emerging KOLs),三类的带货能力以及粉丝数也不尽相同。
那究竟每销售一单,张大奕们都能拿到多少呢?这个数字可以从销售商品的成本中一探究竟。
如涵控股的收入分为两类,产品销售收入(Product sales)以及服务收入(Services)。从利润表中显示,产品销售的收入占总收入的比例超过了95%,直到2018年末这一比例才下降至了90%。毛利方面,2018年末,产品销售的毛利率为31%,而服务的毛利率为54%。
仔细剖析产品销售收入的成本组成,不难发现为了绑定KOL们,如涵的管理层作出了很多让步。
以2018年度为例。销售商品的合计收入为9.12亿元,其中成本主要分为采购商品成本、存货报废成本以及KOL服务费三大块成本,2018年三块成本分别占收入的比重为53%、5%以及11%。刨去成本之后,毛利率约为31%。换而言之,一件单品的收入中,有一半是物料成本,而KOL们的“提成”比例约为一成。
真实的GMV
如涵签约的113位网红中,顶级KOL共有3位,分别是张大奕、大金、莉贝琳,其共拥有3250万位粉丝。而成长KOL以及新兴KOL各有7位以及103位,分别拥有粉丝数2890万人以及870万人。
除了披露粉丝数,另一个GMV(网站成交金额)也值得一说。GMV是一些电子商务平台常用的一种称呼,平时网购时会进行下单,产生的订单中往往会包括付款订单和未付款的订单,而GMV统计的指标就是其二者之和。
数据显示,头部KOL们合计GMV约为12.2亿元,与粉丝数一对比,平均客单价约为380元。成长KOL以及新兴KOL的GMV分别为3.24亿元以及6.67亿元,平均客单价分别为112元以及76元。
但是将如涵的GMV合计与营收一对比,就会发现一些“猫腻”。以2018年财年前三季度(3月至12月)为例,其合计GMV约为22.12亿元,是8.56亿元收入的的2.58倍。换而言之,高速增长的GMV数据水分不小。而GMV又是投资者极为看中的一个数据。这“掺了水”的GMV,能为如涵控股带来不少投资人。 共2页 [1] [2] 下一页 搜索更多: 网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