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是以生活场景切入,比如礼物说,把「送礼物的决策」做成了一门生意。再比如走通「发现—购买—分享」闭环的小红书,从用户的笔记分享入手,以购买者分享使用感受的角度,将商品以自用品的形式向其他受众种草。
第三类是供应链优化型。以被称作是中国版T.J.Maxx的爱库存为例,其相当于把线下的T.J.Maxx搬到微信上,APP成了大牌商品的限时特卖中心,爱库存还自建云仓,通过体系化的仓储和配送降本增效,为品牌商和分销商提供一站式解决方案。
「品牌库存+分销商+社交电商」,爱库存通过S2b2C模式把三者紧密联系成一条通路。上游直接对接品牌方库存形成供应链,下游直接对接b端分销商,再由经销商通过社交平台将商品分销给C端消费者。
平台解决上游商品供应、物流、售后,而作为朋友圈的kol们则通过人群利益链来进行分销,其相对封闭定价决策系统,给了小b们较大的自主权。这一部分走通的是基于信任度的分销商路径。
可以看到,前两类to C类型的社交电商平台主打自用省钱,更多赢得的是价格敏感型用户,或者依托内容和场景形成扩散效应。而第三类是依托to B的to C,主打的是解决方案,为分销商谋取福利,并且给他们提供创业的平台。这种模式主打的是分销商们的私域流量。
05
总结来看,社交电商实现从搜索式购物到发现式的转化,重构了「人-货-场」的关系。社交电商拥有去中心化、发现式购买、用户主动、场景丰富等特点,实现了引流、变现、留存全闭环,获客成本低,购物转化率高,打破了传统电商巨头的垄断。
但曾经虎视眈眈的巨头已经下场,这无疑加剧了当前社交电商鏖战之激烈。
相比巨头而言,社交基因的电商关键词在于「信任」。流量不再是问题的关键。 电商的核心是信任,而信任是缩短决策的最关键因素。正是信任促使流量产生实际的购买行为。而社交电商发展过程中的每一次更迭,都与「信任」有关。
基于信任这个关系链条,社交电商才有了奇袭的机会。而对大多数流量型的社交电商而言,选择只能是切分巨头蛋糕,也就是把原本属于巨头的客户和单子抢过来。亦或是成为巨头的合作伙伴,比如建立在弱关系基础上的小红书,之前就传出了接入淘宝。
比如,拼多多就和淘宝、京东交集越来越多,礼物说切分的也是原本属于大而全电商平台的部分市场。
而以强关系为基础,进而重构产业链的社交电商,则能在电商巨头之外撕开一个口子,也就是能够自制一份「蛋糕」。以爱库存为例,一方面完善渠道,扩展更多的品牌资源,整合入供应链中,以消减采购难度,形成完善的上游供应链;一方面分流下级分销商风险,以不囤货、低价格吸引小b,给微信生态中的经销商安全感的同时,也对经销体系进行标准化改造,最终优化升级的是整条供应链。
在达到一定规模,沉淀大量数据后,爱库存也有较大演化空间,比如形成面向上游的议价权和面向下游的定价权,沿着供应链还可探索原材料端的新市场等等。
06
短时间内的社交电商,必然是多股力量鏖战,其形势不亚于曾经O2O领域的「千团大战」。
阿里、京东等巨头原有的大盘难以撼动,其社交化尝试仍有待后续观察;拼多多拿下「低价+拼团」赛道,小红书靠内容取胜;云集的理念更多也还是“自用省钱”,而爱库存更强调为分销商提供赚钱和创业机会……
不同体量,不同模式的企业孕育了社交电商这个赛道,他们进入的不是一场加速冲刺的短跑,而是一场考验耐力和内功的马拉松。
来源: 新芽 吴怼怼 共2页 上一页 [1] [2] 搜索更多: 社交电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