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一次的罗辑思维跨年年会上,罗胖举了个例子,说是有个夜市烧烤摊的摊主叫汪国玉,开了一家餐厅叫南城香,专在夜市卖烧烤。
在2014年的时候,很普通,只有几家店,做做小本生意,但2015年美团崛起的时候,外卖大战开打,南城香把握住了这个趋势,狠抓产品、配送、运营,直到今年,南城香每天光外卖流水就有2.5万单,一年的流水近6个亿。
站在外卖平台崛起的这个超级大风口上,无数的餐饮店都正在飞起来。
另外一股不得不说的流动力量,就是来去匆匆的外卖小哥,在他们的穿梭下,“客户——平台——商家” 这条商业链才能完成正常的运转。
根据蜂鸟的报告:蜂鸟目前的配送注册骑手的人数已经超过了300万。其中77%的骑手来自农村;平均年龄为29岁;9%的骑手为女性;蜂鸟骑手的月收入主要集中在4000-8000元之间(包括兼职),远远超过了全国城镇私营单位的平均收入3800元;超过10%的蜂鸟骑手收入在8000元以上;通过“外卖超级大脑”的帮助和自己的勤奋,有些外卖人员的收入甚至能突破2万元/月。
当然,超出我们想象的是,在骑手中有近20%的人拥有大学本科或专科学历,其中95后的占比也已超过了20%。
我认识一个来自河南的骑手,30岁左右,给我送过好几次餐,一来二回就熟了,家里有个娃5岁了,就他一个人在上海打拼,没日没夜起早贪黑的干。
我问他累吗?他说:“有钱赚就不会感觉到累,每个月扣除掉基本的生活费后都会寄回老家,来上海4年多了,在老家已经盖了洋房,家里人也吃穿不愁,如果在老家的话只能进工厂打工,一个月只能赚3000左右。”
在大城市,他也不会什么,通过送外卖,基本上1个月可以赚1-1.5万,干的多就赚的多。很公平,就是有个不好,他想了想说:”很多时候觉得得不到尊重。”
我觉得,在这个社会上的每个劳动者,都应该得到应有的尊严,不管赚的多还是赚的少,社会分工不同,仅此而已。
4、外卖将多种业态的商业与社区进行了泛连接
除了餐饮,外卖的配送服务还囊括了商超、医药、鲜花等类目,24小时随叫随到,因此在骑手配送可触达的3公里范围内,形成了独特的社区经济圈。
比如阿里健康携手外卖平台开通了“7 X 24小时,最快24分钟送达”送药服务,医药类订单总体增幅超500%,骑手夜间送药量猛增;某外卖平台为星巴克打造的专属配送团队,让全国近30个大中城市的消费者都可在30分钟内享受到高品质的送达服务。
在以前,不管是什么业态的商业和社区经济,最终都需要一个实体店来进行承载,而实体店所能触碰到的范围,是有限的。同时,对于客户而言,由于现实距离的存在,并不能与实体店进行实时的有效链接,这也是为什么很多店铺开不下去的原因。
但外卖的出现,给商业和社区经济带来的极大赋能,一下子就把实体店面对的客户群体扩大了几个数量级别。同时可以进行实时在线链接,只要客户下单,就会有人取单并进行配送,相当于激活了整个实体的商业形态和社区经济,成倍式的拓展了实体店的对外影响力。
从城市商业形态的变迁看,2009年上海非中央商务区甲级写字楼仅有40万方的存量。到了2017年,非中央商务区甲级写字楼的体量已达500万方,越来越多的高档写字楼远离了市中心,对于穿梭在写字楼的办公人员来说,前期困扰的就餐问题已经不是问题,只要附近5公里范围内有区域性或社区型餐饮即可满足需求。
因为有外卖行业的存在,就餐这个问题已经得到了解决,企业考虑到各种综合成本的因素,将办公地点往外迁移,也就是意料之中的事了。
在悄然间,外卖行业也正在重塑着我们城市商业空间的布局。
5、除商业价值外,其存在的问题
目前外卖配送服务仍处于“野蛮生长”阶段。
比如外卖配送行业门槛不高,从业者素质参差不齐,人员流动性较大,部分餐饮企业只追求利润而轻视食品安全,诸多因素导致送餐超时、卫生安全状况差、餐品不完整等问题时有发生。
随着盒马这种超级物种的强势介入,将会给外卖市场带来怎样的冲击与波澜,外卖市场下阶段的发展,又将带给我们怎样的意外与惊喜,我们拭目以待。
中国式外卖,重新定义了我们的生活,也将因此影响城市格局的改变。
(来源:微信公众号“真叫卢俊” R先生)
共2页 上一页 [1] [2]
搜索更多: 外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