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几个月,烜赫一时的“新零售”画风开始突变,热度持续下降。诸如,“新零售要退潮”,“新零售风口要停”,“新零售走下神坛”的论断开始频繁刷屏。
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可如今的“东西”哪用的着30年?3年不到即见一个潮汐,尤其对于一个概念而言。
2016年10月,马云如和事佬一般,给线上线下的激烈争斗劝了一场架,引爆了一个“新零售”概念,他说,纯电商时代已经过去,未来10年、20年是“新零售”时代,线上线下必须结合起来。
自此,零售业风向一转,新零售捷足先登开启新的一页。阿里系、腾讯系两大互联网巨头“跑马圈地”划分阵营。传统零售业巨头也或被动或主动地开始“寻方问药”。这期间,业态创新、资本涌入、噱头不断等成为常态。
但是,最近几个月,烜赫一时的“新零售”画风开始有变,热度持续下降,诸如,“新零售要退潮”,“新零售风口要停”,“新零售走下神坛”的论断开始频繁刷屏,不无尴尬。
1
从风口到“封口”的新零售
“新零售退潮”的论断并非是审美疲劳之下的凭空想象,因为,新零售诸多典型的失败案例没办法让人做到视而不见。
比如:踩着新零售风口火起来的无人货架,吸引了苏宁、顺丰、饿了么、便利蜂等巨头纷纷入场,资本热钱疯狂涌入,然而,技术不过关、商品维护不善、难以防止盗窃、供应链低效、高成本等问题频发,“风口”终成“封口”。同样,资本加持下的新零售便利店,急速扩张之后是倒闭如潮。虚火过后,一地鸡毛。
远的不说,跨界融合“零售+餐饮+科技互动终端+线上App”多业态的“地球港”就是一个典型,曾放出豪言:要在2018年下半年开出30-40家门店,未来3年目标为300家门店,剑指新零售领域创新标杆。话音刚落,开业不到1年的地球港却在2018年11月戛然而止,引来唏嘘无数。
紧接着,2018年12月,永辉超市剥离永辉云创,成为零售业新一轮调整趋势的苗头。云创业务作为新零售板块的尝试,出现了严重亏损,近3年来累计亏损近10亿元,仅2018年前三个季度亏损就达6.17亿元。这也让永辉超市的净利润下滑了26.9%,也是其7年来首次业绩下滑。
巨头的动向一贯是行业的风向标,新零售给人一种气数已尽的迹象,或者也可能另有归途。但至少现在,新零售的盈利能力被打上了问号,以至于唱衰的声音渐起。
2
新零售到底是什么?居然还没共识
新零售战略实施专家云阳子在接受《中外管理》专访时表示,目前行业对于新零售是什么并没有取得共识。新零售被分成通俗版与专业版,通俗版的新零售概念就是“重新定义零售”,所有零售都需要重新做一遍,所以重新定义百货、重新定义商超大卖场、重新定义便利店等等;专业版的新零售概念是“重新定义零售该怎么做”,比如:阿里巴巴CEO张勇讲的,新零售是数据驱动人、货、场的重构。
反对新零售的,更多是看到新零售失败案例,所以有“新零售退潮”的观点,而坚信新零售的,更多是看到零售痛点的突破与机会,比如:被称为新零售标杆的盒马鲜生,所以有“新零售是不可逆的趋势”的观点。
上海商学院教授、新零售顾问团发起人周勇则向《中外管理》表示,新零售如果只是作为一个概念存在,那是没有持续力的。零售业发展越来越需要有更多的投入,零售业发展史表明:每一次零售革命都是通过加大投入而获得的新发展。连锁企业发展30年的盛衰变化,也说明了这一点。有些公司做到上百亿甚至几百亿的规模,但如果停止投入,结果就是从成功走向失败。
3
盒马鲜生这个“新零售”标杆有局限性
盒马鲜生作为阿里巴巴的“心头宝”,一度被称为是新零售的标杆,从其公开披露的情况看,盒马经营一年半以上的成熟门店的单店日销额超80万元,折合每平方米坪效超5万元。而传统超市坪效一般在每平方米1万元上下,单从坪效角度来看,新零售的尝试取得了质的飞跃。但是盒马鲜生目前公布的仅仅是几家头部的成熟门店的数据,上百家门店的整体坪效仍然无法记入。而上百家门店对资金实力,团队、人才、管理、供应链、运营能力都提出了极高的要求。
“新零售不是简单地做生鲜,更不是靠几个标杆企业就能彻底改变我国零售的整体现状,关键在于零售环境与消费需求,以及技术条件发生了变化。”周勇向《中外管理》表示,所以真正的新零售要用新模式对接已经数据化的消费者,要用更有品味与品质的商品和服务对接消费升级的消费者,要用更人性化的服务迎合消费者的需求,要用更高效的内部组织模式与管理方式激励员工。
同时,新零售还不是全行业的一个普适性术语,这主要是阿里系的话语体系。但阿里确实做出了较好的标杆,盒马鲜生为行业提供了一个零售模板,但这种模式只适合一部分消费者,所以,它们也在不断演变,衍生新的业态,在不断迭代。
至于盒马鲜生到底是否盈利?未来能不能盈利?这个问题在周勇看来还不是主要的。他认为主要的问题是:生鲜食品食材总消费量可能会随着人口老龄化与家庭小户型化而减少,加工食品则会增加需求。盒马鲜生只有与时俱进,才能越做越大,越做越好,也才会更有利润。
4
以“新零售”之名的创新,有造势,也有“碰瓷”
既然“新零售是什么”还没取得共识,那么当人们谈论新零售的时候,究竟在谈什么?如果说新零售是阿里系的话语体系,那么非阿里系们为什么甘心变身拥趸?新零售究竟带来了什么?
这两年中国企业以“新零售”之名大概做过这样几种事情:
第一种是新物种零售,比如:永辉新物种、盒马鲜生。这类是在做垂直整合,从制造端到零售端,一竿子打到底;
第二种是各路互联网大佬们收购门店。比如:阿里收购大润发、三江购物,腾讯入股永辉、步步高等等。这种更多是对门店自身的强化,但大卖场基本还是那个大卖场,供应商还是那个供应商,效果参差不齐;
第三种是用平台激活传统门店,号称“平台赋能”。比如:针对便利店的“天猫小店”“京东便利店””苏宁小店”等。
以上有阿里参与的,也有不是阿里参与的。此外还有意无意往“新零售”概念上“碰瓷”的。瑞幸咖啡号称是“新零售咖啡”,喜茶号称是“新零售茶饮铺”,从“千团大战”拼出来的“新美大”,被称为“新零售餐饮”,拼多多、云集等社交电商也称“新零售”,网易严选、小米被说是另外形式的“新零售”,就连隔壁卖肉夹馍的西北面馆,可以网上下单送外卖了,也自称是新零售了。传销式微商、无人零售等等,更是抱着新零售的大腿不松手。总之,大街小巷,线上线下,新零售一度炙手可热,红得发紫。
上海益合营销机构首席顾问苗庆显告诉《中外管理》:一个新生事物出现,一般都会表现激进,且富有革命性和颠覆性,满世界告诉别人“不这么玩就会死”。这是宣传造势的需要,要的是“不战而屈人之兵”。可以理解,但至于是不是这么回事,很难说。指望新零售来了,抱个大腿就能一起飞升,基本就是痴心妄想。
诚然,追风和试错的本身就是一种改变的过程,毕竟传统零售也有诸多痛点待解决,数字化平台可以帮助企业以前所未有的方式触达消费者,由此带来了竞争模式的彻底变化。是一场技术革命推动了零售变革。
上海商学院教授周勇将新零售带来的改变归结为五点:第一,两线打通,给消费者更多的便利;第二,从线上到线下,以及两线融合,实现了购物过程与销售过程的全程数字化;第三,建立了精准的数字化会员体系,为数字化营销,个性化营销奠定了基础;第四,全新标杆零售企业的诞生,横向整合传统零售,纵向整合供应链,对整合流通体系具有重大意义;第五,从单一的零售业态发展到跨界的零售服务,为行业发展提供很多机会。
归结为一点,就是整合流通行业的分销体系从割据向融合转型,流通格局在这个过程中发生重大变化。
共2页 [1] [2] 下一页
搜索更多: 新零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