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医药这个相对“传统”的行业,我们所关注的也一直是变化的部分——比如医药电商、互联网+医药、电子处方、处方外流等,新技术、新的商业模式在逐步深入到医药行业的腹地,也是未来行业格局最大的变数。
沿着医药产业链的变化,我们看到,从研发端而言,人工智能等新技术提高了找到靶点、发现分子、构建晶型的效率;从临床端而言,电子数据采集系统、大数据技术、数字化等提高了数据挖掘能力;从市场端而言,“互联网+”增加了药物可及性,新零售日渐风起。
“互联网+医药”、医药数字化是沿着医药产业链进行的,而绝不是孤立存在。并且,已经在应用中显现出了巨大的前景。未来,医药企业将更多地“以患者为中心”,满足尚未满足的需求,提供从健康管理到疾病管理的解决方案而不是割裂的产品。
产业报告:医药电商竞争力模型
我国医药电商主要由B2B平台和B2C平台构成,B2B医药电商平台主要为机构服务,其采购方主要为医院、基层医疗机构、零售药店等。
B2C医药电商则主要为个人提供药品购买服务,按照是否自营又细分为平台型B2C和自营性B2C,前者类似于淘宝模式,引入不同药品商家入驻平台,为其提供药品展示、交易服务、IT支持、数据分析等服务;后者主要是自行进行药品采购并自建平台进行销售。
医药电商1.0是单纯的网售药品服务模式,利用互联网信息技术搭建平台,为药品供应商、经销商、零售商以及个人提供药品交易服务。该模式服务形式单一、附加值较低、给用户创造的价值有限。
医药电商2.0从单纯的药品销售服务商转型为以药品销售服务为基础,延伸SaaS服务、金融服务、诊疗服务、健康管理服务等系列增值服务,构建药品流通服务的产业生态和“医+药”医疗健康服务闭环生态。
报告主要发现
2012-2017年,我国药品网购渗透率CAGR高达37.6%,市场发展潜力巨大;
2012-2016年,我国网上药店增长快速,平均每年新增111家;
B2C医药电商渠道占比稳步提升,与B2B占比差距逐步缩小;
B2B医药电商打通药品供应、经销、采购环节,构建药品流通产业生态;
B2C医药电商以患者为中心,打造“医+药”医疗健康服务闭环生态。
医药数字化专题:从药物发现到患者管理
以人工智能、机器学习、大数据、互联网医疗等为代表的数字化技术正在重塑医药行业,为行业带来崭新面貌。
“数字化”工具或技术无疑有制药行业最迫切需要的特质,它指的是利用互联网、信息化技术,在制药业务的各个阶段进行应用,改变原有的业务流程和模式,主要目的是节约成本、提高效率或者二者皆有。
相应地,在这些不同的阶段涌现出的创新公司,也得到了药企的青睐。比如AI工具在早期研发中的应用,大数据工具在临床研究阶段的应用,在医生工具/平台进行的数字化营销的尝试,以及患者管理工具的渗透。
正如生物技术的发展为制药行业带来了精准治疗的靶点药物一样,这一轮以AI、大数据、可穿戴设备、柔性传感器技术为核心的数字化浪潮将会改变制药行业的驱动因素和走向,未来只有能够正确把握数字化趋势的企业才能在技术变迁中获得一席之地。而率先布局数字医疗公司的药企们无疑走在前面。
行业热点:处方外流讨论最多
处方外流流转的是处方,原来在医院完成就诊、开具处方、获得药品,现在不再限制处方自由流动,药品由社会药店提供,就诊和药品分离。
处方外流产生的原因是“破除以药养医”机制,让医院回归医疗本质,弱化对处方的“独占性”。医保控费、零加成、控制药占比等政策,是医院有动力放开部分处方最重要的驱动因素,处方外流既是“政治任务”,又讲“市场调节”。
慢性病用药、新特药、肿瘤药等将成为“首批”流出的处方,不仅能为患者尤其是慢病患者提供便利,对控制医院药占比、降低医院药房运营压力亦有好处。
处方外流将带来药品流通渠道结构调整,对于市场而言,既是存量调整,也是新的增长点。故此,零售连锁药店、DTP药房、院边店、医药电商、互联网+医疗企业等瞄准这一机会,积极进行布局。
其中,连锁药店最被看好、DTP药房增长最快、院边店近水楼台先得月、医药电商尝试“药+医”,打造服务闭环、处方平台、互联网医院提供支撑。
据推算,2018年处方外流规模在400-900亿元之间。但是处方外流很难标准化,所以以上只是一个大致的推算过程,可能与实际情况有一定出入。另外,随着分级诊疗、基层用药放开等影响,公立等级医院的患者可能分流到基层,基层医疗机构也会成为处方外流的重要承接方。
处方外流是一个系统性行为,涉及医疗改革、药品流通及零售渠道调整,经营结构转变,医保政策调整,医疗服务方式转变、患者意愿转变等诸多环节,将会有一个曲折的探索过程。
共2页 [1] [2] 下一页
搜索更多: 医药电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