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核心渠道宝妈/团长可控吗?
以生鲜这类的非标准商品切入拼团,非常依赖团长推荐。举例来说,1元/斤和5元/斤的西瓜相比,隔着手机屏幕,你很难知道差别在哪里,究竟哪种好吃,这时候,团长的推荐就很重要。宝妈、团长是团购环节里非常关键的一环,他们的运营能力决定了成交量。如果团长的运营能力差、没有及时解决用户问题,势必对交易产生影响。
不过非常现实的问题就是,团长与企业之间,只不过是松散的雇佣关系。团长只为10%的流水工作,是没有忠诚度可言的,利益驱动,很容易动摇的。谁家商品好、谁家给的提成高,自然与哪个平台合作。多位社区拼团创业者向亿欧反馈,团长的头部效应非常明显,20%的团长撑起了80%的销售额。社交关系和交易关系想划上等号非常难。如果一个不太擅长运营的宝妈,发现自己在朋友圈、社群发广告没生意了,那么她就会很快流失掉。更别说因为商品原因,损坏宝妈与团员之间的信任,这是非标商品一定会出现的问题。
倒是拥有线下门店,特别是松散加盟型的线下店的老板,很乐意主动在社区里推荐商品。原因非常简单,增量的收益是自己的。亿欧零售曾与某家社区拼团的明星企业聊过,销售量达到每月30万的团长,他们的典型画像是,一般都拥有自家小超市,他们特别勤快地承担了社区邻里之间的服务工作:存放快递、保管东西、修理门锁、送报纸、订桶装水……总之是社区里最热情的那个人,而且他们本身与用户之间就以交易关系为主,定位明确。相反,直营类、连锁型的线下门店,做社区推荐这件事,一般都动力不足,原因也非常简单,打工者的心态往往是会给自己留条后路。
3、个性化与标准化运营之间的矛盾如何解决?
既然团长不可控,忠诚度不高,那么能否想个办法来降低对“团长推荐”这件事的依赖性?“标准化运营”行不行?答案似乎也是否定的。
首先,标准化、规模化运作的成本也非常高的,而且越分散的市场越不好做。其次越到后期,商品会越来越呈现本土化的趋势。在群里推荐商品,有时候还不如做个App,PUSH效率来得更高。极致的标准化的背后,是千篇一律的文案、是社群促活方式(游戏、打卡),这些并不会对直接销售产生本质影响,这样的社群也会很快死掉,因为社区非常依赖团长个性化的交流。
4、利润如何?尝鲜过后的用户真的能留住吗?
大家都在讨论社区拼团的成本模型,要比B2C生鲜电商少了很多,然而其实也不尽然。一位社区拼团的创业者和亿欧零售算了一笔账:团长端需要给予10%以上的返利,包材成本5%-6%,物流成本5%-6%,损耗5%,履约成本至少需要27%,生鲜快消品本身毛利就低,加上公司化运作的成本,所以真的可以盈利吗?他甚至打趣道:“简直就是卖30元亏30块钱。”
从团购时代,到外卖和打车时代,中国消费者一次又一次地享受着价格战带来的“福利”,然而在价格战过后,往往是一地鸡毛,社区拼团能例外吗?大概率上是不行的。虽说微信在开放交易行为,但用户本身还是因为社交需求停留在微信上,交易并非基于原发性需求,而是通过推荐形成的触发性行为,所以在尝鲜过后,如何留住用户对于大多数社区拼团创业公司来说,是无解之题。
5、模式并不新鲜,甚至有些过时,该如何扩张?一旦巨头入局,壁垒在哪里?
随着拼团企业覆盖的人群越来越广,在品类上,也一定会从单款的SKU进化为多款SKU,满足更多不同用户的消费需求,所以,社区拼团也开始渐渐呈现平台化的发展趋势。不过一旦增加品类,单一商品销售量会下降,拼团的库存成本、分拣难度就呈指数型的提升,这也是社区拼团相较于传统电商没有优势的地方。
如果进化为平台或者精选电商,社区拼团用户获取成本高,流量的效率、资金优势远远没有巨头有优势。这也就是近几年垂直电商发展得不是那么好的原因。我们看到,当当网的市场份额被京东进一步挤压;美团进入机票服务领域,携程就有压力。
通过团长提升的流通效率,会比京东天猫高吗?会比社区生鲜店高吗?答案显而易见是否定的。京东天猫做了这么多年,多类目的产品覆盖,用户的粘性靠一个团长并不能改变。而随着电商通路的进一步下沉,电商平台的优势会进一步提高。
社区拼团有出路吗?
总结下来,社区拼团需要解决的问题是真不少:商业稳定性差、商品非刚需、亏损……但社区拼团还是形成了风口,对于投资人而言,数据的爆发增长,以及“投出下一个拼多多”这种话总是很有吸引力。
今年生鲜零售领域的竞争的主旋律是——三公里竞争。原本覆盖500米范围便利店上线到家业务;美团、永辉、沃尔玛们开始在门店无法辐射的区域建设前置仓;叮咚买菜、每日优鲜获重金加持……巨头和明星项目在自我进化,这将直接冲击社区拼团的市场。
对比看来,到店体验+一小时达+全品类,社区拼团有点被秒杀的意思。在时效性上,社区拼团连B2C的“211”都做不到。你我您联合创始人刘振洋日前表示:“社区拼团将向门店化、前置仓迭代。”社区拼团要解决瓶颈,似乎又回到了传统电商发展的轨道上,但再走一遍别人在几年之前走过的路,时间、资金上真的能抗住吗?
社区拼团和无人货架的共通点在于,都用了市场空白和物理定位的概念来寻求低流量成本和高用户粘性,然而到了实际运作层面,现实和理想总是相差太远。
上述五个问题,悲观点看,对于大多数创业公司是无解的。在亿欧零售看来,拥有自有门店、自有渠道的企业,还是可以利用拼团或者货架作为额外渠道,进行经营差异化补充在一定程度上是可行的,定位“小而美”短期内也是可行的。
但舍命狂奔的社区拼团线上平台,离无人货架的结局,真的不远了。
(来源:亿欧网 林燃) 共2页 上一页 [1] [2] 搜索更多: 社区拼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