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速至30分钟具有可行性,但还是先要算一笔经济账。在刘桂海看来,“30分钟”等越来越短的配送时效至少在当下还不是大部分消费者的刚性需求。
刘桂海认为,多点Dmall承诺的是两小时达,不过很多订单可以一个小时送到,这并不难实现,但还是需要考虑需求和成本的平衡。在综合成本达到平衡的时候,快是必要的,但不是绝对的,还是要取决于客群的真实需求。每个客户群体对速度的追求不一样,一刀切的只追求快是没有意义的。就目前来说,追求很快的配送速度能带来一定的益处,但还不是绝对的收益。
寻求平衡点
单量、时效、成本,三者之间有着微妙的关系。张陈勇认为,如果从成本角度来考虑,要在提速至30分钟后还追求盈亏平衡的话,对订单密度的要求也会很高。如果单位时间内订单越多,就越能做到短时间送达,因为每次出发送1单和送5单时平均到每单的成本是不一样的,如果要缩短配送时间,降低成本,那就需要整个单量的提升。这需要形成一种正向循环。
与此同时,时效和人数有着强挂钩关系。北京商报记者发现,该配送站点目前已恢复至“会员1小时达”。配送站点的负责人表示,“由于临近年关,配送站的配送员数量有所较少,在1月5日临时取消了‘30分送达’的服务,计划年后才能重新开始上述服务”。
配送员直言,时速是靠人力抢出来的,从出单到配送员拿到打包好的商品平均耗费10分钟,留给配送员配送的时间仅为10几分钟。
在刘桂海看来,订单量和速度间也存在悖论,多点的配送人效在业内较高,目前大约是一人一天可送六七十单,如果追求速度的话,一个配送员一次就不能配送很多订单,因为这样就不能保证最后一个消费者收到货也是在配送时效内完成的。对于生鲜品类来说,如果配送速度为30分钟送达的话,最后人效是不可能达到每天六七十单的。
与经营者相反,配送员与消费者显然对30分钟送达抱有更大的热情。“如果能保证30分钟送达,就意味着可以有更高的收入,因此更希望接30分钟送达的订单。”每日优鲜的配送员如此解释。
“减少配送时间会成为一种趋势”。张陈勇则认为,因为一旦提供给消费者好的体验后,就很难再让他们重新接受原来的配送速度。消费者永远都在追求更方便、更快捷、更实惠、效率更高的服务。在你没有提供这个服务的时候,他可能没有感知,但当你真的开始提供这种服务以后,他就很难再接受以前的方式。这种“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的逻辑对生鲜品类更为适用,因为这类商品更讲究鲜度和即时需求。
(来源:北京商报记者 王晓然 赵述评 徐天悦) 共2页 上一页 [1] [2] 搜索更多: 配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