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价为何不行?
京东最新市值只有304.98亿美元,相对于年内最高点已下跌58.4%,既然京东仍在互联网中心舞台,为什么股价却如此疲软呢?原因不难找到。
1、大环境不好,倾巢之下安有完卵?
受到宏观经济环境和资本市场调整的影响,中概股2018年表现几乎都不景气,很少见到市值翻倍的公司,大多数公司股价都迎来下跌,部分公司市值甚至缩水数倍,说白了,大家都在跌。
当然,下跌的程度和原因各有不同。有一些公司下跌是因为市值虚高泡沫破裂,但也有一些公司是因为受大环境波及而超跌,我更偏向认为京东是后者。
2、用利润换基础设施,盈利不稳定。
对于所有上市公司,营收和利润是最关键的两大指标;对于互联网公司,活跃用户数和增长率是最被投资者关注的指标;对于电商类公司,交易额、商家数量、会员数等指标值得关注。正如前文所言,京东各项指标都不错,利润是例外。跟亚马逊一样,京东大规模建设物流基础设施的做法导致其迟迟难以盈利。现在虽然京东经营利润表现不错,但净利润绝对值依然很小。
如果算经营利润,不论是美国通用会计准则下(GAAP),还是非美国通用会计准则下(Non-GAAP),京东都已连续10个季度实现盈利,三季度GAAP下,归属于股东的持续经营业务净利润为30亿元人民币(约4亿美元),同比大幅增长200%。而且京东经营利润率一直在上涨,三季度京东商城经营利润率达到2.2%,达到历史单季最高盈利水平,2015年这一数字只有0.1%。
不过,因为在技术和物流上的大力投入,非美国通用会计准则下,京东三季度净利润只有12亿元,同比下滑45.45%,京东净利润这个指标一直不是很稳定,Q1净利3.56亿元,Q2却又录得2.87亿元亏损,Q3有了10亿元净利,反反复复再加上绝对值也不算大,导致部分投资者缺乏信心。
3、进入水逆期,发生踩踏事件。
2018年,一系列突发事件导致中概股剧烈波动,京东同样遭遇一些水逆事件,导致投资者出现恐慌情绪,在大环境不好时,这样的情绪被渲染加剧,近乎发生踩踏事件。
寒冬更适合布局
京东面临的问题,也是许多企业面临的问题:宏观经济承压,资本市场疲软,人力成本攀升,市场增量变小,原材料成本上涨,企业的冬天已到。
“这是最好的时代,这是最坏的时代;这是智慧的时代,这是愚蠢的时代;这是信任的时代,这是怀疑的时代;这是光明的季节,这是黑暗的季节;这是希望之春,这是失望之冬。”
用狄更斯《双城记》中的名言来描述当前的互联网行业,恰如其分,日本“经营之圣”稻盛和夫有一句名言:
“据说冬天越是严寒,春天越是樱花烂漫。企业也好,个人也好,都要把逆境作为动力,实现更大的飞跃。”
稻盛和夫的京瓷集团正是抓住了石油危机、日元升值诸多危机,将危机转化为契机,在寒冬中布局,进而实现螺旋式上升。
为什么寒冬反而是企业转型的契机呢?经济不好现有产品销售下滑就会被逼着开发新产品,企业会节省经费重新回到创业期的高效率运转状态,如果裁员就可以精简机构实现企业瘦身,如果不裁员则会让员工上下一心同仇敌忾。总之,经济寒冬下,企业自上而下都会充满凝聚力以及转型求变意识,进而孕育出创新。顺势而为很容易,逆势增长却很难,只有经历和扛住严寒的企业,才会真正走向伟大。
京东正是基于这一逻辑在寒冬中布局。
首先,京东在将长板筑长的同时弥补短板,修炼内功。
京东最擅长的是物流,虽然京东物流优势已经很明显拥有行业领先的物流体验,但京东并没有停下物流布局的步伐,依然在大面积建设仓储物流配送基础设施,完善从干线到区域到同城的物流网络,应用智能技术增效降本,这是长其所长。
与此同时,京东在科技上的投入则是补齐短板的举措。在成立后相当长的时间里,京东都没有CTO,专注于物流的布局,技术只是支撑,“只投入必要的”资源,现在科技公司都意识到技术才是第一生产力,特别是在AI、大数据和IoT技术兴起后,技术会成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京东意识到这一点后,在去年年初的“京东集团2017年开年大会”上,就提出将用第二个十二年的时间,把第一个十二年里所有的商业模式全部用技术来进行改造,变成一家纯粹的技术公司,这里的商业模式包括物流、金融、零售等等。从财报来看京东不只是说说而已,而是在做真金白银的投入,哪怕牺牲利润也在所不惜,即便是在企业遇到危机后依然没有放缓技术投入的节奏,三季度京东技术研发投入同比增长96%,前三季度技术研发投入远超去年全年。
正如我此前所言,对于京东来说,技术有三重价值:
技术确保核心业务实现精细化运营,进而提高效率,最终体现在利润等数据上,比如智慧物流、大数据营销的应用;
技术是京东开放的一部分,通过技术可以形成高效率、独特性和差异化的电商、金融、物流等能力,进而开放给行业成为零售方案;
技术本身可以创造利润,Amazon和阿里巴巴云计算业务都大获成功,京东错失云计算,不过未来还有更多机会,特别是结合智慧零售的技术开放,刘强东表示“将来所有技术都会是开放的,我们每个技术产品最后都是一个利润中心,而不是仅仅是费用、成本和投入。”
其次,京东正在像京瓷一样在寒冬中开发新产品,而不是固守城池。
从直观感觉来判断,寒冬中企业应该收缩,防御和保守,而不是扩张,然而稻盛和夫的“过冬哲学”正是在寒冬中开发新品,进而享受到经济复苏的红利。现在经济环境不是很好,但这样的不好一定只是暂时的,当经济复苏时,消费升级、下沉、全球化诸多趋势都会体现得更加显著。
京东正在拓展传统电商外的新业务。投资社区生鲜新零售钱大妈,推出社区团购平台“友家铺子”布局社区电商;推出“京东京选”布局精品电商;推出京东快递做个人快递业务;增持达达同城物流平台,战略布局京东超市,与多个实体巨头结盟,积极布局新零售;全面启动国际化战略,构建全球智能供应链网络,单单在进博会上就宣布了近千亿采购金额。
京东处于消费金字塔的中头部,这意味着它有很强的扩张能力,向上可以做精品电商抓住中产群体,这是京东擅长的事情;向下可以做拼团等业务从下沉市场获取增量;向内可以抓住消费升级趋势,向外可以做全球跨境电商,在寒冬中,京东正在向上、向下、向内和向外扩张。
最后,京东正在加速走向开放,拥抱产业互联网的趋势。
2018年是中国互联网二十周年,上一个二十年看消费互联网,下一个二十年看产业互联网,阿里、腾讯都在从消费互联网向产业互联网+消费互联网双轮驱动转变,京东也是产业互联网的重要玩家。
京东大力投入物流和技术,两者都会在京东“技术驱动的零售基础设施”的战略下开放出来,其本质正是拥抱产业互联网,基于京东B端供应链资源,to B的物流服务能力和正在完善的金融和技术能力,京东将会是产业互联网的重要玩家,产业互联网对京东来说也是一个性感的故事。
就在12月21日,京东核心业务京东商城进行了2018年第二次架构大调整,从此前三大事业群的架构划分为前中后台,从面向业务本身的组织架构向面向场景和模式的组织架构的调整,表明其重新出发的决心和寒冬布局的意志。
我认为,京东的股价疲软只是暂时的,它在寒冬中没有止步不前,没有踟蹰徘徊,没有保守收敛,没有自乱阵脚,而是大开大合地面向未来进行战略布局。在我看来这是好事,在过去的一年京东更加深刻地认识到自身的短板,寒冬中的布局,会让其在大环境变好时得到更好的发展机会,有望实现二次崛起。
种子在冬眠期积蓄足够能量,春天到来就会破土而出,这样的逻辑,对所有互联网企业都有效。
来源: 公众号-SuperSofter
共2页 上一页 [1] [2]
阿里、京东、网易等纷纷发力线下店 这是门好生意吗?
刘强东放权?京东推出“二号首长”
刘强东“昂贵犯错”后 京东开始“去刘强东化”?
京东到家回应叫停无人货架:业务调整 不会那么快倒闭
京东架构调整:商城将划分为前中后台
搜索更多: 京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