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红商网·新零售阵线 >> 新零售频道 >> 正文
社区生鲜赛道未来超车的几种玩法

  人的需求变化是决定性因素

  我认为,其实没有“新零售”。为什么?新零售并不是如今天所定义的,是新的产业格局、新的流量,或者说是线下结合线上、是餐饮+生鲜,是在MUJI里开了一家菜店,这些都是创新,但并不能将其中的任何一种形态叫做“新零售”,因为今天我们还没有办法准确的定义它。

  经常有人问我,三蛋生鲜做的事情是不是新零售?

  我们认为,在思考生鲜这个大消费品类的未来或去放眼零售的格局、渠道的格局、产业的格局时,最终仍要回归到一个点上,那就是用户需求的变化、人的变化。人的变化是怎么来的?生活方式、社会的发展、知识的进步、技术的进步。零售,归根结底是要满足不断变化的用户需求,并随着需求的变化不断创新,所以,与其借称“新零售”的概念,我个人更倾向于把我们在做的事情认为是一个零售的持续变革过程。

  所以在看生鲜这条赛道的时候,我们并没有单单看生鲜本身,而是把它放在一个大的吃的背景下去看这个事情。

  生鲜业态未来四大趋势

  在生鲜这个领域,用户对生鲜消费和食品消费的基本形态,其实是受到家庭形态很重要的影响,尤其是孩子的出现,孩子的出现几乎是一个分界点。第二个分界点是年龄层,能够非常清晰地看到三个世代(80前,80后,95后)的消费变迁。

  比如上海的三代之家,目前约为是90~100万户,基本上在我们看到的消费场景中间,老人会产生近景式的购物,而年轻的父母更多的是低频的一次性购买。这些家庭老人是主要的购物客群,在家吃饭的频率非常高,购物场景相对是在线下。这种家庭会有老人线下就近购物和主妇多元化的购物的情况,这类家庭现在是生鲜食材消费里最主力的家庭之一。其中,儿童越小的时候,孩子小的时候这部分家庭消费食材的价值会更高。

  第二类主力家庭是二代之家,主要是年轻父母和小孩,没有老人,这部分现在在上海差不多是占50万户以上。这部分家庭其实是O2O的重度用户,一周下厨的次数是4~5次,外卖的频次差不多是1-2次。拿晚餐来说,下厨为主,外卖为辅,购买的场景非常的多元化,这类客群在精品超市的客群中占很大一部分比例。另外,二代之家的购物方式电商化程度比较高,还有类似社区周边便利店去得也会非常多,比如说永辉生活这种相对新型的,有菜、有肉、有果、有奶、有烘焙,他们会选择在下班的路径上一站式购物。

  一代两口、没有小孩的家庭,在家里吃饭的频次非常低。在上海一般是一周2-3次,倾向于鲜食、加热即食的东西,购物的场景相对多元化。

  另一种二代之家即老人和未婚的子女,这种家庭的频次和三代之家的频次很像,但是不存在主妇购物,这类家庭购物总的绝对值会低于第一类三代之家。

  此外,空巢老人的比重越来越多。目前上海60岁以上老人约占常住人口比重在28%左右,他们的消费基本上是每天都去买,甚至一天不止一次,会买少量多次。

  最后,单身合租客群最主要的小家庭形式,实际上下厨频次在一次左右,下厨非常少,吃外卖、便当,是饿了么这类外卖平台最主要的客群。现在上海含常驻和流动人口,这个客群总计超过500万户,其实就是500万人。

  整体来看,整体的生鲜和吃这个事情的线下占比,剔除餐饮外卖,O2O只占极少一块,包括B2C电商、社区团购,整体渗透率都不高。

  所以,生鲜消费市场未来会有几个趋势:老人掌握下厨购物权的比例会下降,这类人走向衰老,消费比例越来越低;年轻的70后80后将是主力,更便捷、更方便、越近、越简单、越安全,这将是不可逆转的趋势;在购物的形态上,未来O2O也好,电商也好,送上门的方式、极近景的形式等更便捷的方式一定会占比越来越高。

  在场景里网住消费者

  随着商品的标准化以及保鲜技术的提高,生鲜商品实际上是可以计划性购物的。到了今天,我们需要判断的是线上未来的天花板在哪里,而无需再纠结线上线下融合是不是趋势。

  消费者出门是刚需,出门路径上的顺带购物会切掉电商一大块(市场份额)。因为快递小哥跑得再快,都不及你经过公交车站的时候弯进一个小店买东西更快。所以必然有一些商品在线下购买更有效,有一些商品则要在线上更合理。我们一定要考量把什么样的货布在什么样的场景上面,能把人兜住。

  生鲜线上线下,其实对商品也是有区分的,品类规划也不一样。所有的商品会有一个交界口,即往有些品类非常难电商化(比如非标的生鲜品),而且它是社区业态的核心品类,不管是夫妻老婆店,还是新型的生鲜型便利店,在可预见的10~20年,线下仍然会是主流。

  因此,如果我们把这些即时性消费供应已经基本充足的品类,硬拉到电商满意,付出的代价是相当惨重的。

  就像2015~2017年做我厨生鲜时,碰到最大的问题就是我们希望构建一个一站式消费的生鲜平台,高频刚需的生鲜,用户前一天24点之前下单,第二天8点钟就可以送到你家,你也可以选择下午送、晚上送,时间都可以很精准。整体的价格比外面的菜场、超市全部要便宜20%以上。但是6个月后,平台客户自然留存率不到20%。

  这意味着什么?哪怕留住了一批愿意为了少花钱而在电商上留存的客户,但是因为线下的近景式的购物实在太过便利,用户还是会切回社区店、切回菜场,哪怕是它们可能更贵一些,东西也没这么好,但是还是会回去,因为路径购物是刚需,用户所能承担的不便利是有一个极限的。

  也就是说,生鲜购物中,把近景式的购物强行电商化或者强行计划化,实际上是让用户从便利回到不便利。

  而电商化的商品特性是,要么像这种图最左边这种新奇特优商品,要么保质期很长,使用的频次很低,消费的量不是很高,但是它又组成了家庭消费结构里面的基本部分,比如粮油米面调料等。基本上到最后线上化程度也是有一个基本的上限比例, 我们判断,30%会是一条上限。

  综上分析,我们认为未来生鲜相关的零售业态中,会有两个比较大的机会,一个就是社区便利型的OMO模型,这个业态需要抓住社区主客群的线下路径购,有一个最基础的线下店模型;第二种类似于盒马的模型,就是商超的OMO。

  便利OMO在线上的部分,做预定+自提或者是O2O的比重到底到多少才是健康的模型?我们甚至认为O2O都不要超过5%。值得注意的是,自提很有可能在未来是一个非常有意思的点,尤其是在稍微大一些的城市,因为当很多生鲜品到了晚上是会缺货的,尤其便利店库存深度非常浅,这个时候用户如果是不清楚自己今天几点钟下班的话,实际上更好的方式是在线上预定掉,在回家的路径上提上去,或者是他回家以后要求你送上去,他支付相应的对价。这可能会更加适应年轻客群的需要。

  因为社区本来就是有温度的店,跟用户的捆绑会非常紧密,在这种情况下它是一个天然的触发式消费的场景口,就是线上预售、团购这些部分,把它通过这个店嫁接进去,有一个稳定的提货点,有一条可以共用的物流链,同时又有流量着陆的聚合点,不容易轻易被撬掉,是可见的流量场,是线下的地网。

  商超OMO相比便利OMO来讲,因为它有更多的品类选择,从餐饮、到RTC、到毛菜、净菜、到水产这种高端的东西都可以容纳到单店里,所以能满足用户的全站式需求,库存的深度也较深,若构建一个仓店一体的商超OMO模型的话,O2O订单的渗透率相比便利小店做O2O必然就会更高。

  商超的OMO模型线下是大宗计划式购物,怎么把用户吸纳进来,不管是体验的构建还是品的构建,把用户吸纳进来。第二个部分是线上O2O的部分,怎么把毛利和客单价做上去,这应该是这个模型面临的最大的挑战。

  在以上情况下,就要深入去思考的一个问题,想要做生鲜创业,怎么去做?如果发现线下是主流,线下店是开大店、中店、小店,怎么取舍?所以在做三蛋之前,我们对过去几年整个业态沿革、消费、家庭比例、大数据包括实操经验进行分析,我们认为,以一个初创团队的资源,应该做小店的模式。

  为什么要选择小店型?首先,大的项目并不适合非常小的初创团队。其次,小店可复制性会更强,如果再加上线上,整个立地的限制会更好突破。

2页 [1] [2] 下一页 

生鲜传奇继续加速门店布局 再迎2家新店开业

美团搞了“买菜” 加码生鲜 剑指京东到家?

彩食鲜+企业购 永辉能领跑生鲜B2B吗?

精品生鲜超市“菜鲜果美”能否蹚出新路?

生鲜传奇王卫:文明国度都是被野蛮民族征服的,零售也这样

搜索更多: 生鲜

东治书院2024级易学文士班(第二届)报名者必读
『独贾参考』:独特视角,洞悉商业世相。
【耕菑草堂】巴山杂花土蜂蜜,爱家人,送亲友,助养生
解惑 | “格物致知”的“格”到底是什么意思?
❤❤❤【拙话】儒学之流变❤❤❤
易经 | 艮卦究竟在讲什么?兼斥《翦商》之荒谬
大风水,小风水,风水人
❤❤❤人的一生拜一位好老师太重要了❤❤❤
如何成为一个受人尊敬的易学家?
成功一定有道,跟着成功的人,学习成功之道。
关注『书仙笙』:结茅深山读仙经,擅闯人间迷烟火。
研究报告、榜单收录、高管收录、品牌收录、企业通稿、行业会务
★★★你有买点,我有流量,势必点石成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