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从来不是既得利益者想出来,干出来的!
如果所有人的思维方式被大咖洗脑,视野被大咖指引、行动被大咖规范,世界就不会有未来。
马老师两年前提出的新零售,正演变成一场“造物”闹剧。而离零售的进化,越来越远。
盒马鲜生、即时便利、无人超市、社区O2O,都在以“新物种”的名义,跟新零售这个词生拉硬扯。
丘吉尔有句话说得好:“你能看到多远的过去,就能看到多远的未来。”
作为最古老的行业之一,零售革新的逻辑,从来不是简单的业态创新这么表层的事情。
是不是新零售,消费者说了算。
这一点,不言自明。消费者追逐的方向自始未渝,更低价格+更高品质。
品质跟新制造关系更直接。站在零售角度看价格的降低,也要抛开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变化因素。
仅站在零售角度看价格的降低,一定是来自供应链系统的升级,从而提升流通效率、降低流通成本,而不是简单的价格战或补贴带来的。
从零售史理解“新零售”
1
从19世纪30年代开始,美国人在全国修建了36万公里的铁路,从大西洋到太平洋被彻底打通。火车替代马车,使长距离运输变成可能。
1884年,西尔斯百货发出了第一个包裹。
买家通过写信,实现信息流的互通。卖家通过两个承诺,解决消费疑虑,一个是“保证满意,否则原款退还”的自由退换货制度,另一个就是允许货到付款。
是的,这和今天的网购如出一辙。换言之,电商也不是新零售。
2
从1920年到1935年,美国新铺设的公路里程翻了三倍。
公路运输的运能大、速度快,成本也低,可以让公司拥有自己的车队,往返于各个仓库。
这就摆脱中间商对货源的控制,公司直接和制造商对接,提高了供应链效率,降低了成本。
更便捷的流通,让一个个的只经营单一类目的专业小店,被连锁店替代。
3
随后,家用汽车、冰箱、电视普及,超市出现。
汽车解放了生活半径,冰箱可以长期存放。
而超市建在相对偏远的区域,综合运营成本更低,而更大的规模,进一步降低了采购成本。
而电视的出现,传递生活方式,影响消费导向,可口可乐等大量全国性品牌也在这一期间诞生。
而品牌的集中效应,减少了同一类目的SKU数量,为超市的管理降低了难度。
4
1958年,运通卡推出了第一张真正意义上的信用卡。
信用卡记录的消费数据,让整合不同的零售业态成为可能。
于是,诞生了大型购物中心,shopping mall。
5
1983年的时候,互联网还没有普及。
沃尔玛花了几亿美元建了一套电脑和卫星系统。有了这套系统,沃尔玛上千家店之间可以快速沟通,了解每天任何商店里任何商品的销售情况。
信息技术的突破性应用,让更低价格成为可能,沃尔玛这种大型折扣超市由此诞生。
零售和供应链体系变得更好了吗
从零售简史可见,每一次“新零售”诞生都来自于新技术的突破性应用,提升流通效率,从而以此为基础,构建新零售业态。
否则,简单的形式变化,依然是旧零售的变种。
当然,我们处在一个新技术蓬勃发展的年代。移动支付、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比比皆是。
这些技术本应该让供应链变得更简单,更扁平,更透明,然而现实呢?
本来可以平的一览无余,却被割裂的望尘莫及。
共2页 [1] [2] 下一页
传统家居零售企业革新:以创建家居零售新物种为终极目标
创始人徐正自述:每日优鲜的新物种进化论
阿里CEO张勇:创造一个新物种比改造老物种容易
京东模式还是美团模式 家居零售这个领域将会出现什么新物种?
优衣库+电器卖场=新物种 日本超市如何走出零售业“寒冬”?
搜索更多: 新物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