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来Brad Stone在《一网打尽(The Everything Store)》一书中对此进行了总结,贝索斯和高管们画出了自己的正向循环,低价带来更多消费者,更多消费者则提升了销售额并吸引了更多第三方卖家来到平台。这一切让亚马逊从自己的固定成本中(包括履约中心、服务器等)获得更多回报。更高的效率又进一步降低了价格,然后这个飞轮就转了起来。
▲亚马逊飞轮,图片来自吉姆·柯林斯的个人网站
这一环,亚马逊飞轮的本质就是技术设施+技术。
3
亚马逊的“新飞轮”:AWS
作为电商巨头,亚马逊已经占领美国电商市场的近50%,亚马逊本身相当于“电子商务领域的互联网”——不过喜忧参半的是,这可能意味着天花板已经来临。
▲eMarketer测算认为,亚马逊在2018年将占据美国电商业务的近50%
这时候,亚马逊将这个“电商互联网”对更大范围开放,让更多非商品销售企业也可以利用亚马逊的技术来展开自己的业务,这就是亚马逊云服务(Amazon Web Services,简称AWS)——换句话说,亚马逊成为了一个云服务商,是个“云服务为基础设施”的“新电商”企业。
目前,使用亚马逊云服务的机构涵盖多数行业,包括能源、零售、教育、制造、金融、文娱、医疗等,比较知名的合作机构包括Netflix、AirBnB,甚至英国司法部(UK Ministry of Justice)等。
在一定程度上,AWS已经成为互联网的基础设施之一:2015年该公司东海岸数据中心的宕机,导致Netflix和Tinder连接中断数小时,同时也造成了亚马逊自己的一些服务中断;2017年2月28日,一个亚马逊工程师“手贱”了一下,直接导致美国大量网站直接无法打开,也从侧面印证了这一论断。
事实上,在成为AWS之前,这本身只是亚马逊的后台技术而已。
在2000年前后,贝索斯发布一项命令,要求亚马逊所有团队都必须以标准化的、系统化的方式相互协作。他要求亚马逊不得再表现得像一个“单一公司”,而应该是想成百上千的迷你公司一样,一切都要围绕着共同的CEO——这就是AWS的起源,AWS也于2002年7月首次运行,并于2006年3月重新上线。
2006年到2018年以来,在AWS不断提升的同时,各类技术、智能设备也层出不穷,Kindle、FireTV、Echo系列设备等的发展都和AWS这个基础架构脱不开关系。这时候,其实已经出现了围绕AWS的“新飞轮”。
▲亚马逊的“新飞轮”
亚马逊在“新飞轮”上设置大量开发者工具,这样就吸引了更多第三方设备来到AWS,更多人就开始使用AWS,此时规模效应显现,成本快速降低,于是亚马逊就能以更低成本提供更多开发者工具——这样一个正向循环就转起来了。
▲第三方为亚马逊虚拟助手Alexa共享了大量新技能
如果只看到这里,那么亚马逊只不过是个成功开展多元化业务的企业而已,毕竟两个飞轮看起来毫无关系——其实并不然:这两个飞轮是有巨大的协同性的,其来源就是亚马逊自己研发的各类设备。
通过电视棒(Fire TV Stick)、一键购买按钮(Dash Button)、Echo系列设备等IoT设备,消费者的体验得到了提升,亚马逊获得了来自电商这个单一场景之外的、更多的真实数据,这帮助亚马逊开发更新的功能,同时,这些设备也帮助增强了IoT开发者工具,并带来了流量,让两个飞轮协同旋转起来了。
▲亚马逊的“双飞轮”在各类亚马逊IoT设备的助力下形成“协同性”
最后,我们也从财务数据上看看AWS:FY2017,AWS的收入虽然只占总收入的9.8%,但是其营运利润(Operating Income)相当于亚马逊的105.5%(这部分没有计算错误,AWS的营运利润为43.31亿美元,而亚马逊总营运利润为41.06亿美元)——换句话说,电商不过是个GMV、流量业务,而AWS才是真正的利润源,而且在过去的季度中,AWS季度收入的同比增速基本都在40%以上。
▲2015-2018年,亚马逊利润和云服务利润比较
▲亚马逊云服务销售额同比增长幅度
所以,在对亚马逊的各类评论中,最精确的是巴菲特。
2017年股东大会后,老爷子接受CNBC专访,他表示,“他(指贝索斯)最厉害的地方在于,他在同时在做两个行业(指IT和零售),而且还是两个没什么关系的行业,并且同时取得了成功……当他动摇整个零售世界的同时,他还同时动摇了整个IT世界,我要向他脱帽致敬。”
(来源:零售威观察,文/联商专栏作者王子威)
共2 页 上一页 [1] [2] 第1页 第2页
祭出“数字税”!谷歌、亚马逊等科技巨头被“瞄准”
亚马逊“黑五”业绩创记录 仍远远不敌中国“双11”
贝索斯把亚马逊描绘成“倒金字塔”
亚马逊9小时破“黑五”全天的销量纪录
贝索斯:终有一天亚马逊会破产
搜索更多: 亚马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