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抢占必争之地
为什么面对重重压力,各家平台还是奋力地想要在社交新赛道上占据一席之位?
今年10月,QuestMobile在报告中提到:同时安装3个购物类App的用户增长50%,只安装1个App的用户占比下降至40%以下。这意味着,电商的垄断时代已经成为过去,留给新平台的机会来了。而近期,拼多多、蘑菇街、微店、贝店、淘集集等社交电商均出现在了App Store购物类软件排名的前15位,这也实在地展示了第三极力量所在。
有行业玩家曾这样总结:社交电商推荐信息内容化、流量场景碎片化、推广渠道媒体化、用户管理大数据化,在渠道深度、品类广度和流通速度上相比传统电商都具有独特优势。同时,依托社交关系发展,也可以提升消费者对线上购物路径的信任度。
另一位零售行业专家则从销售逻辑的角度分析了社交电商的本质:
过去的零售主流,是先生产大量的货,围绕一堆确定性的货和库存,再去铺渠道,找一个个不确定的用户,最后经过层层渠道缓慢触达消费者。很长时间里,都保留着渠道为王的低效操作。
今天,消费不再围绕冷冰冰的货架,顾客就在微信群里,在可以方便地收集到用户需求的情况下,零售的逻辑会变成:先围绕眼前的顾客需求,再去生产和匹配更好更精准的货和内容。而社交电商就是这种逻辑的产物。
底层逻辑说得通,下一步便是如何实现。
一位社交电商平台高管指出,通过利益带来的个人自驱动以及对用户不同诉求的精准理解,这就是社交电商打破传统电商“大者恒”固化模式的方法。
不止是站在巨头身后的那些社交平台,面对几乎在逐年放缓的双11销售额和“一超多强”的大促场面,阿里也打出了社交这张手牌,并上演了一场教科书式的社交表演:“处淘友吗?”——这是微信里出现的新热词。
双11期间,阿里不仅激发了用户“处淘友”的社交欲望,更在微信中催生了无数“互赞”群。且不论活动为阿里双11带来了多少增益,在这个创新匮乏的时代,在对手腾讯的阵地中撕开一个口子,玩起病毒营销已然是一场胜利。让我们回顾下这场被称为今年双11最大亮点的营销手段:
阿里的能量值战队玩法在双11预热阶段被分为了两个阶段:
10月20日到10月31日,组队PK人气:(1)用户可以通过店铺签到、浏览商品、淘系App签到等等方式增加基础能量值。(2)每日系统自动匹配战队两两PK,入场券消耗一定能量;每个用户每天最多可以给6个其它战队助力;胜方队伍获得能量池中的能量。
11月1日到11月9日,挑战奇迹任务:系统每日发布4个任务给战队,拉购买过指定品类商品的好友为站队助力,队员平分所获能量并可以提升淘气值。
两个阶段下来,阿里默默完成了很多事情:(1)引导用户多次打开淘宝、天猫;(2)引导用户点击店铺及商品页面,增加消费可能性;(3)通过寻找指定品类消费者调动更多目的性消费;(4)提醒消费者曾经购买的品类商品,增加复购可能性;(5)增加淘系App的下载量和活跃度。
令人佩服的是,这些收获背后,阿里的成本只有100能量对应的1元现金红包,还要附加上每个订单只能用10元红包的使用限制。
云集相关负责人介绍,在今年的双11中,无论是拼多多、云集这样自带社交基因的新电商,还是淘宝这样的“资深”电商,都在鼓励用户充分利用社交工具参与组队PK等活动,以此为双11注入新的热度和购买力。
“以云集的经验来看,充分利用手里的社交工具和社交IP(人和品牌)进行传播,尽可能发挥社交的媒体属性,快速、精准地触达用户,是提升销售额的一个比较好的方式。”上述负责人指出,众多社交电商平台也在不断进行分化和裂变,打造社交IP、用户下沉、挖掘垂直领域红人等玩法层出不穷,这些分化也可能会在将来成为区分各家的起点。
他补充道,在被互联网、被电商改变这些年里,用户端不断发生着变化,用户的特性也发生了变化,不管是消费能力、上网行为、获取信息的方式、购买方式,都发生了本质的变化。“提供精准的资讯匹配和高效低成本的流量服务是社交电商的优势,也是电商基于用户变化的自我更新,上述方法基于的是社交电商的模式特征,剩下的一部分则不能偏离电商的本质,那就是持续提供极致性价比的服务和商品。”
“不论是拼团、社交分销平台,还是阿里的社交电商玩法,其实是基于认同社交+电商开辟新流量。其本质上都是一个不断创造和发现新需求,再以最快速度满足新需求的过程,那就意味着社交电商的增长点是永远在更新的。”一位社交电商平台高管指出,今年只是一个开始,未来社交电商在大促中的表现会更值得期待。(文/浅潜)
来源: 亿邦动力网
共2页 上一页 [1] [2]
卖山寨货的拼多多被山寨:“拼少少”要做社交电商界的“天猫”
京东官方指定的社交电商项目?疑点重重
大战三百回合始见分晓 社交电商如日初生
爱库存打通社交电商任督二脉让成交更简单
从微信群说起 看中国社交电商和新零售的趋势及机会
搜索更多: 社交电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