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5年,国际零售巨头家乐福开了在中国大陆的第一家卖场;
1999年,马云的阿里巴巴(to B电子商务)在杭州成立;
同年11月,李国庆和俞渝夫妇二人创办了to c、专注图书品类的当当网;
2003年,还是马老师,他的肱骨爱将孙彤宇开始在阿里内部孵化淘宝网;
2004年,美国的亚马逊收购了中国的卓越网开始了在中国区的业务;
同年1月,98年开始在中关村卖光盘起家的京东开始做“多媒体网”(360buy);
2007年,卓越网创始人陈年又创业,搞出了主打服装、鞋帽品类的凡客诚品;
2008年,唯品会在广州珠江边上的一座小红砖楼里低调上线(当时怕是谁也想不到其日后会成为妖股);
2011年,早在04年就上市的电器零售巨头苏宁,大举进攻线上的业务(苏宁易购),并首次提出线下、线上同价的经营理念;
2012年,其年初淘宝商城更名为“天猫”,同年双十一(光棍节)单日销售额首次超过百亿;
2013年,白鸦(花名)基本上拉起了口袋通的团队,发力解决在微信上卖东西的一群人(微商)的需求,并于14年把产品更名为“有赞”;
2014年,百度开始在内部孵化百度外卖,同年底百度外卖开始力推自己的外卖物流业务,外卖业务进入新纪元;
2015年,美团迅猛跟进,也用百度外卖相同的模式重张外卖业务;
同年9月,从阿里出走的孙彤宇投资并扶持的拼多多正式上线;
2016年,一月份盒马鲜生的一个店在上海浦东八佰伴(其第一个外卖店)开张营业,其后随着被阿里全资拿下渐渐被盛誉为新零售的标杆;
同年4月,网易旗下原创生活类自营电商品牌——网易严选正式面世;
2017年,大批基于无人店、无人货架概念的创业公司(缤果盒子、小e、猩便利......)涌上潮头;
2018年初,滴滴投资了王刚、朱啸虎投天使的“魔急便”,车载零售这个新物种应运而生;
2018年中,做社区团业务的一大群公司开始井喷,瞬间坐上了风口......
进化还在持续。
20年前,电子商务从萌芽开始,时至今日确已取得了巨大的发展。
前面列举的诸多公司多是跟我职业履历多少有些相关的,回忆一路走来的过往,我尝试从下面两个维度来找寻电商进化的路径:
一、支付方式+物流能力
记得最早在eBay、淘宝上买东西,需要先电汇货款后再等发货。那个时候敢吃螃蟹的人属实寥寥。
所以淘宝上的很多商家都会加一句“本店有实体店铺,店址:xxxx”。我一般就会根据地址找过去,然后拿出事先打印好的网站截图,让老板给我同样的价格。这个交易过程有点儿像到店消费的团购。
后来有了支付宝,相应的快递发货的选择也多了些,使用通达就不用付很高的运费(邮政要将近二十,通达仅为一半的价格),此时的交易自然会多一些。
但是,因为早期支付宝在pc端注册、转账异常复杂,我是一直没有账号的(我是后来在手机上才第一次用上了支付宝,差不多要到2014或2015年)。
所以想让我这种类型的用户(男性用户标准画像)在网上购物,就必须要有一种能与之匹配的支付方式和物流形式来满足需求。后来COD(货到付款)的支付方式+落地配类型的物流公司就应运而生。这种方式我用了很久......
但随着手机端支付类应用的成熟,电商巨头把售后保障及退换货的规则和体系梳理的越来越清晰、合理(货到付款也被设置更高的门槛和成本),大部分人都逐步能接受线上支付后快递送货的方式。
后来随着外卖业务的兴起,每个商圈、生活圈内突然都有了一只庞大的本地生活配送服务团队,也是以这只团队为基础又衍生出盒马这种号称要做到30钟内完成配送的极客(我个人认为更多是噱头,其实外卖行业平均送餐时间也就在35~40左右)。
对于大多数上班族而言,货物直接送到家里也不是很方便,最好是下班回家的时候在楼下取了,自己带回家。于是自提这种物流形式又被搞了出来。
一直在进化,从未停下脚步;说实话这个体系搭载的真的已经很全面了。
上面提到的支付方式和线下的物流能力,都可以理解是一种基础能力的建设。这就好像是架桥、开凿隧道,铺设高速公路(铁路)网一样,没有这些基础能力的建设,经济是不可能腾飞的。这是一切美好设想的基础!
共2页 [1] [2] 下一页
IDC:双11期间笔记本电商市场同比增14.6%
电商售后暗藏哪些陷阱?虚假宣传、变相收费
家居电商与店商紧追不放 供应链是取胜关键
试水新零售方太电商这么做
卖山寨货的拼多多被山寨:“拼少少”要做社交电商界的“天猫”
搜索更多: 电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