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这种基于社交的社交电商,目前的主流形态有哪些?为什么买东西还要分享和推荐?
仔细观察会发现,目前的社交电商形态,几乎都是建立在用户消费和用户“分享和推荐”这一动作基础上的。
也许我们会好奇,为什么现在买个东西还要推荐?人们购物是为了社交吗?
以前我们获取新闻和信息,比如买一件衬衫,我们会在搜索框内输入“衬衫”这样的词,然后弹出一大串的衬衫店铺排名,在眼花缭乱的结果和比较里,最终通过仔细刷店铺评分和评论,才决定购买。
此时,所有商品都是通过搜索这个万能的动作来获取。这是属于以前传统的搜索式电商,也被称为货架式电商的时代。
而现在,突然有一天我们买一件衬衫,不再主动搜索和反复比较了,而是直接通过身边一个朋友的推荐或者某熟人的推荐就直接购买了。这是一种微妙的变化。
早在14年时候,今日头条的张一鸣说过一句:推荐是搜索的迭代。
在信息和物质过剩的今天,每天都会有海量的新闻和信息包围用户,而今日头条本质上是在做一件事:在海量信息里,把合适的信息,推荐给合适的用户,通过每一次用户刷新闻的行为习惯积累,进行精准的匹配和推荐。
本质上,推荐是在信息和商品过剩的今天,帮助用户做减法,做快速匹配。
不是搜索不先进,而是,每天环绕消费者的信息和商品实在太多了。
除此之外,四五线城市,依然有大部分人民群众根本就不熟悉打字来搜索商品,或者嫌打字太麻烦,甚至不知道商品名字,当然不会去用搜索这个动作。
所以,在社交电商里,这种根据好友和信任关系进行的推荐和分享,一定程度上帮助顾客降低了选择难度,提高了效率。当然,能持续提高效率的基础是,推荐的产品是真好,而推荐也足够精准,足够匹配用户的真实需求。
于是,传统的追求大而全的搜索式和货架式电商平台,开始被以推荐和分享为主的社交电商一步步瓜分市场。
这是基于分享和推荐的社交电商能够兴起的重要原因。
那么,目前的社交电商产品形态和代表的公司主要有哪些?
仔细观察,会发现目前主流的社交电商公司主要围绕2种工具和形态:
拼团,分销。
拼团和分销是工具,围绕的其实是一个关键词:裂变。都是建立在不断裂变新用户基础上,最终奔向的,都是电商最渴求的流量。
可以看看目前基于这2种形态,都有哪些典型的公司呢?
1.)拼团:
拼团形态的社交电商公司,第一梯队当然以拼多多为典型代表,表现形式就是用户来拼团,拼成功发货,拼不成退款。除了将拼团转发到极致的拼多多,这个模式陆续带动了很多巨头公司跟进。2018年开始,支付宝上线了每日必抢拼团,京东上线了京东拼购,蘑菇街推出蘑菇拼团。就连网易严选也上线了严选一起拼,还有做母婴起家的蜜芽拼团,甚至很多零售实体店也上线了拼团,如百果园的9.9特价水果团,连咖啡1分钱拼团喝咖啡。
当然,除了需要转发好友才成团的拼团,还有直接团购的拼团,最典型的就是18年开始,相继拿到融资的社区团购公司。如美家优享,考拉精选,呆萝卜,你我您,邻邻壹,松鼠拼拼,甚至有着拼多多投资背景的上海虫妈邻里团…
为什么社交电商要拼团?拼团的好处有哪些?
本质上,拼团模式属于C2B模式,它的逻辑是:通过底层用户一起参与来反向驱动和影响供应端的厂家或商家,把需求统一汇集起来再进行计划式生产或者直接发货。
对于一个刚启动的平台和商家来讲,开始时候最渴求的就是用户和流量,而通过爆品低价+拼团模式,恰恰能快速把平台流量和顾客像飞轮一样转起来。而对于消费者来讲,拼团本质上是通过凑集到更多有同样需求的消费者一起来参与和议价,人数越多,议价主动权越大,折扣也越大。而低价和折扣,对用户一向拥有天然的吸引力,也是很多创业公司的常用武器。
这是拼团的逻辑。
拼团可以给顾客带来折扣和参与感,弊端是:带来一定打扰和增加了购买门槛。当你正在仔细刷朋友圈时候,突然收到朋友发过来的链接,很容易被打扰。
2. )分销:分销是目前社交电商另一种主流工具和形态。
一般是基于用户来分销,通过用户分享带来用户购买后,由平台统一提供发货,仓储,售后,这种模式被称为S2B2C,即一个统一的供应链平台(S)服务于很多的小B商家,小B再直接发展C端顾客。
目前主要包括2级分销和多级分销。
代表的公司有哪些:
早在2014年时候,分销模式在微信朋友圈里开始大行其道,那时候被称为微商。一家叫俏十岁的公司靠发展全国各地的个人微商,一年卖出了4亿元的面膜,。而后来随着央视曝光天价荧光剂面膜,微商模式可以把一件10块面膜卖到100块,自此,微商势力急转直下,很多开始披上了洗脑,假货,层层代理的外衣。
伴随着拼多多上市,一种号称:“自用省钱,分享赚钱”的社交电商模式,开始被一些新兴电商公司玩得风生水起,他们大多采用199元或者399元加入送会员大礼包,然后在微信好友和朋友圈之间快速发展其他分销会员,这种模式很容易让人想起之前的安利模式和微商模式,尽管如此,这些新兴平台一边顶着政策压力的风险,一边乘着社交红利的东风,在微信里快速收割了一大波用户和流量。
有几次树哥在打开微信时候,被莫名其妙拉进几个号称 自用省钱,分享赚钱的美食福利群,看了一圈,发现每天都是一两个固定的成员在群里活跃,分享一些美食图片,重点是分享一个399元的会员八大权益,并且每天都会在朋友圈分享佣金结算图片,感觉非常敬业……看了之后有一种“再不加入会员就来不及了”的紧促感,他们一般是背靠一个统一的社交电商平台。
一个好的平台,重心似乎应该是放在产品品质和体验如何优质上,现在重心变成了强调“加入会员权益有多少,佣金有多少”上面。
毋庸置疑,一个新事物和新平台刚起来时候,急需影响力和用户,这种多级分销模式当然可以帮助平台快速带来流量和用户,但是,这很容易让用户和平台铤而走险,把真正注意力去放在拉人而非产品体验上。
在用户分销这种模式上,树哥更认可2级以下这样的分销模式。
一旦多于三级分销,用户分享东西关注点:不再是出于纯粹的品质好而分享,而是基于分享带来的利益和拉人佣金。
而且,羊毛出在羊身上道理,从来没有变。分销模式由于存在多层级的利益分配,当一款产品不仅仅要持续保持会员价,还要给每一级分享推荐的人佣金的时候,可以想象产品价格如何保持持续竞争力?模式能持续多久?平台的盈利点又在哪里?
共4页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印度社交电商平台Meesho获36.5亿卢比融资
社交电商双十一 云集拼多多们都怎么玩儿
印度社交电商平台Meesho完成5000万美元C轮融资
小蜜淘强势出击:东南亚区块链社交电商领导者—MITAO正式起航
区块链社交电商领导者——小蜜淘布局全球
搜索更多: 社交电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