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7月26日,电商“新贵”拼多多在纽约和上海两地同时敲钟高调上市,随后却因为平台上充斥着大量性质为“假货”或“山寨”的廉价商品,遭遇公司历史上最大一轮舆论危机。
但时至今日,用户打开拼多多,仍是满屏充斥着不到20元一件的包邮针织衫或者“爆款”打底T恤,也很容易找到50元左右“买一送四真皮质感2018年新款女包”,首页出现的一双已成功拼团9.9万件的“花花公子贵宾正品”运动鞋,售价只有26.9元……这是生活在一线城市的中产人群不太会涉足的消费世界。
8月31日,拼多多公布自IPO以来的首份财报,各项营业数据均在佐证它所“代言”的低价消费市场存在的合理性,以及那个市场如黑洞一般的旺盛购买力。
所以,拼多多创造的商业盛况,背后的驱动力也从来不是所谓的“消费降级”。
一切正如科幻作家郝景芳在中篇小说《北京折叠》中所描绘的情景——一座城市按照上流、中产和底层设定了3个相互折叠、互不知晓的空间——过去这个夏天,被各种争议、嘲笑、唏嘘所笼罩的低价消费世界,借由拼多多的迅速蹿红,从一个过去被长期折叠、不为人在意的状态,突然平铺于世人面前。
与这个能量巨大的消费世界一同被折叠的,还有数千万的中小企业,它们依靠生产中低端产品生存于贸易链条的最底层,算不得什么先进生产力,却默默为整个低价市场日复一日输出巨大的产量。
本文中将陆续登场的4位主人公,正是来自于珠三角地区制造业底层的工厂老板。他们的故事,折射出的正是中国庞大生产制造圈层被折叠的那一面——除却小人物融入商业洪流后注定遭遇的艰辛,也有这个阶层特有的机敏和努力。即使长期生活在某个半径狭小的区域,多年积累的制造经验也会帮助他们在面对外界冒出的各种新概念时,保留自己的一份笃定判断,并且展现出惊人的适应力。
1、酒桌上的东莞厂二代们
搭乘城际列车从广州出发,只需30分钟左右,就能到达广东另一个以制造业闻名的城市——东莞。东莞大朗镇因为毛纺织产业聚集而闻名,在这里我们结识了两位“厂二代”:陆涛和张驰。
我们最先是在一个主题为“拼多多商家”的百度贴吧里遇到了陆涛,一开始因为担心采访是涉及环保话题,他很谨慎。直到大家一起走进一间西餐厅,陆涛才渐渐放松下来,一次敞开心扉的长聊就此开始。
话题从陆涛为自己微信头像所选的那张照片开始——他坐在一辆奔驰车里,身穿一件黑色印有五彩腾龙图案的花衬衫,那副蓝色墨镜和一块看起来很贵的手表都格外引人注目。他有点不好意地解释说,那是自己两年前在外面“折腾”时的样子,现在因为回到工厂,为了干活方便,他平时已经穿得很简单。
陆涛是河南人,父亲从在上海的码头做搬运工开始,一步步做成包工头,35岁那年来东莞大朗镇开办了一家化工厂,向当地的制衣厂销售硫酸、柔顺剂等产品,第一年就赚了200万元,后来又做起一家印染厂。
作为一个“厂二代”,陆涛在高中只读了26天就退了学,先在自家的工厂帮忙,20岁时出去单干,也开了一家小规模的化工厂。刚出去闯荡时,陆涛有阵子喜欢到澳门买回各种奢侈品武装自己。“那时候觉得成功人士嘛,几千块钱一件衣服、名牌手表、大金链子都是标配。但我爸看不惯,说我是庸俗的人,是社会最底层的人。”陆涛谈起自己与“厂一代”之间的那些矛盾。
几年前,陆涛跟着叔叔学会了打高尔夫球,正是这个爱好,让他信心满满地砸下几百万元,开了一家高尔夫会所。那段时间,他变得爱学习了,专程跑到外地听所谓的“名师”讲课,最密集的时候,一天要跑两个城市去听课。为了结织更多的有钱人,他还花几万元给自己报了一学期的北大EMBA课程,但是并没念完。
“当时就想着利用高尔夫创造一个商圈,然后运用商圈融资——赚那些有钱人的钱。”工商管理的课程,加上自己的人生经验,让陆涛当时觉得高尔夫会所这门生意一定大有可为。他为这间会所设置的最低会费是每年1万元,单独来打一场球的费用是1000元,但最终会所以关门收场。
在饭桌上,陆涛主动聊起去年创业失败的惨痛经历,“像我们这种小公司,就不该搞什么战略决策这些玩意儿,把自己全给做进去了。”陆涛当初建立的一个微信群里,直到现在还挂着400多个因高尔夫球生意结识的“有钱人”,但他在群里已经不怎么说话了。
2017年高尔夫会所停业后,陆涛重新回到父亲的印染厂帮忙,直到过去两个月,他又开始为自己的新一轮创业忙碌起来。他在拼多多上注册了一个店铺,售卖用自己家工厂的化工原料生产出来的洗衣粉。
陆涛家的化工厂原本从没做过洗衣粉。他只能现请师傅,配比出“与知名品牌效果一样”的洗衣粉,并注册了一个商标叫“鹰牌”。
在陆涛眼里,研发洗衣粉完全不是难事,“像我这样完全不懂化工的人,只要在工厂里待一段时间,也能自己做出洗衣粉来。而且洗衣粉的功效没有那么准确的检测,消费者使用主要还是凭感觉,效果差不多就会被认可。”
那些做好的洗衣粉,按照每袋2公斤的包装。但下一步他已经打算再做点线下零售生意,把自己的“鹰牌”洗衣粉推向大朗镇的超市和小卖部。
洗衣粉的外包装,直接借用了沃尔玛的自有品牌——“惠宜”,这是陆涛聘请的那位网店运营小二给出的建议。陆涛从前没听说过“惠宜”,当他看过广告图片后,觉得包装袋的设计简洁大方,而剩下要做的事“只要将品牌名称PS成‘鹰牌’就可以了。”
陆涛研究了拼多多上的洗衣粉售价,同等重量的大约在10元一袋。“每斤洗衣粉的成本只有1元,再刨去物流费用”,依然还有几块钱可赚。而这个成本,他的工厂也做得到。
但是陆涛没有想到,寻找最合适的物流合作,成了他此次创业的一道关。他在工厂附近找了好久,对方的最低出价每单首重也要收5元。最后他终于说服了一家快递公司与自己合作——用抽成的方式支付费用,但要求对方“哪怕每天只有一件订单,也要按时来收货”。
“我也不知道他为什么同意和我合作,当时我就是不停地给那个老板画大饼,告诉他,我做起来之后每天能发5000件。但你知道吗,5000件是什么概念,是2万斤洗衣粉啊。”陆涛说。
与陆涛同龄的张驰,目前也在为父母经营的两间毛纺织工厂忙生意。因为订单量大,他在前一天晚上干了通宵才发完所有的货,第二天又接着在厂里忙活别的事。
“我从小学开始就在厂里帮我老爸打包,不停地做,就这样无止境做下去,你也就会习惯了。”张驰没有陆涛那么爱折腾。他当过兵,从部队里退伍时,曾想过离开东莞到其他城市发展,但遭到父亲的极力阻拦。
“家里的路都帮你铺好了,你不接我的班,你想干吗?”他到现在还记得父亲当年扔给自己的那些气话。但几年后的今天,他也有了和父亲相似的人生总结:“其实我们这边都是这样,也无所谓啦,做就好了,曾经向往过外面,羡慕过别人,但了解过市场后,发现什么都不好做,所以做好自己就好了。”
张驰2015年也曾开过一家淘宝店,想要从生产跨到销售端试一试。为了开淘宝店,他特意去别人的公司里上了一阵子班,学习如何运营网店,还自学了PS,想着以后可以为自己的淘宝店P图。
店铺开张后,张驰会不定期跑到广州十三行的新中国大厦看版。那里的档口据说有很多出自韩国设计师的款。他先从十三行少量拿回一些货,放在自己的淘宝店里卖,一旦卖得好,马上就在自己家的工厂批量生产。出厂的成本价,可以比十三行的拿货价便宜十几元,一个月的销售利润可以超过2万元,但是看一下自己为店铺推广所支付的广告费用,每月也是2万多元。
这样努力了两年,他最后总结,这门生意终究还是没法做。“那两年我等于完全是帮马云打工了。”这段经历让张驰认为,开淘宝店是个大生意,靠一两个人是干不起来的。此后,他重新回到父亲的工厂,算是正式接班。
共3页 [1] [2] [3] 下一页
美团也做拼团 会是下一个拼多多吗?
这是社交裂变新利器?拼多多免费水果有套路
国美 小米加入拼多多 “摘标签”路道阻且长
拼多多的“农村包围城市”之路还有多远?
征战下沉电商市场 头条能造一个拼多多吗?
搜索更多: 拼多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