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美团没想好的?
关于出行业务,美团没想好。
今年3月美团打车登陆上海前的一次内部大会上,王慧文曾花了一两个小时为台下的几百人解释为什么要做打车业务。最后的提问环节上,一名员工问,美团打车应该怎么和政府部门维持好的关系,“老王在台上思考了能有半分钟,才缓缓地说,‘我没有想好’”,一名当时在场的员工回忆。
美团打车上海开城时,距离去年2月在南京试水阶段已经过去了一年多,但是一些在内部人士看来,在上海的上线依旧显得过于匆忙,例如上线初期,乘客看不到司机和自己的距离,以及司机端用的还是美团外卖骑手的地图——这意味着,如果按照导航走,司机不止会被引导进单行线和狭窄的胡同,有时候还得上天桥。
不久之后,美团打车和滴滴就一起被上海市政府约谈,本来决定要在3月底登陆成都和杭州的计划也被暂时搁置。36氪了解到,被约谈后,王慧文亲自赶到上海坐镇指挥,又有员工问了和在那次大会上相同的问题,这次王慧文的回答是,“要真诚和真心地处理好和政府的关系,这会是我们我们下一步的重要工作,并成为美团的长板”。
不过,开始时的决策慢不一定意味着结束时的犹疑不决。事实上,大部分创新业务的停止,都是一两次会议就决定好了的。36氪了解到,美团在今年6月份底对于打车业务的规划还停留在,7月份要连开六城,已经拿到网约车牌照的成都、杭州和温州直接开做网约车,而北京、福州和厦门三个地区则从出租车切进。然而情况瞬息万变,就在业务线的人在为开城做准备时,7月初某个下午的一次不到两小时的讨论会结束后,打车业务线的员工被领导告知,打车业务暂停扩张,等待下一步通知。
虽然没有明确的数字显示美团在打车业务上面到底花了多少钱,但是招股书显示,在今年的前四个月里,仅仅是美团在司机端的补贴就高达9.76亿元。而据一名美团打车上海员工透露,他们内部计算的财务模型显示,美团打车司、乘两端的补贴至少在几十亿人民币,“这还只是在南京,和上海两个地方试水的花销,如果未来想进入北京、深圳等一线城市,成本会是几何倍数的增长”。花了那么多钱,但是在市场份额上面没有明显优势,这显然是美团暂停出行业务扩张最重要的原因之一。
一个熟悉美团创始团队的人称,无论是兴哥还是老王,对于新业务的决策其实都很慢,“不会说很激进的那种”,两人更习惯把账算得非常清楚,“没有能做成90%的信心,一般都不会拼命往里面砸钱”。
回过头来看,美团做网约车并不是头脑发热,2016年初的美团,想有更多现金流,增加估值,又要和生活服务相关,做打车业务似乎是唯一也是最好的选择,这符合美团的边界拓展逻辑。
如果美团不这么急于上市,如果网约车新政的执行不那么严苛,如果滴滴不用做外卖来反击,结局也许会不同……但是没有那么多如果,对于已经错过了做打车业务最好时机的美团来说,这只能成为一个“你动作了,却不一定赢”的遗憾。
美团会是下一个阿里吗?
“未来的场景会是,商户从开店选址、到业务建立、到材料采购,再到支付,全部都在美团一个生态系统下就可以完成,不需要外力协助”,上述美团内部员工称,王兴和王慧文最近频繁提到的词是,美团在上市之后会形成一个庞大的商业帝国。
这个愿景有点像现在的阿里巴巴。
事实上,多位看二级市场的投资人告诉36氪,资本和市场会对美团另眼相待,也有一部分可能是看到了美团身上有对抗阿里,或者说成为下一个阿里的潜质。
美团和阿里在价值上有可比性吗?至少在竞争对手的眼里是有的。今年上半年,滴滴和美团依旧处于激烈竞争的状态时,一名滴滴内部人士称,滴滴在考虑和阿里之间的关系时,一个绕不开的角色就是美团,“阿里和美团难逃一战,那个时候滴滴要站在阿里身边共同抗敌,还是和阿里各自为战,都是需要认真衡量的。”
美团和阿里有很多相似之处,并且在众多的领域中都有直接的竞争关系。相信阿里重视美团,也不仅仅是因为它背后站着一个腾讯。之前有知情人士告诉36氪,美团收购摩拜之后,本来支持ofo独立发展的阿里计算了一下美团各个业务叠加起来的大几千万单量,顿感不妙,“然后才决定要把ofo收入自己的囊中”。
但是美团是否会成为下一个阿里,这却让人疑虑。虽然美团一直在扩充自己的边界,并努力形成自己的生态效应,但是平台上的角色到底还不够多,除了已经发展成型的团购、外卖和酒旅业务之外,能够扩大估值提升规模的出行、单车和新零售业务都还处于探索的起步阶段,没有形成气候,反观阿里,则早就在电商的基础上,建立起了新零售、支付、B2B等相对成熟的生态闭环。
就连美团的员工也承认,在杭州阿里巴巴园区周边五到十公里内,都是围绕着阿里的生态体系内的各种生意,甚至在整个杭州市,大到高端连锁品牌餐厅,小到街边的一家奶茶店,很多都只能接受支付宝买单,“不过在北京,美团的影响力,甚至连望京(美团总部所在地)都没有覆盖全”。
美团这家公司到底有没有技术壁垒?这个问题也因此成为一部分美团老员工们与外界经常探讨的问题。
除此之外, 虽然美团的核心壁垒在于有单量和流量,并且已经在品牌影响力上形成了飞轮效应,但是因为各个业务线之间的账号尚未打通,也有流量过于分散的弊端。换句话说,美团各个主要业务的关联感并不强烈,之间的联动效应也要打折扣。
这让美团在阿里这个庞然大物面前还依旧弱小,也许是为了避免和阿里在现阶段直接展开竞争,所以在一些关键的业务层面上,美团无法彻底放开手脚。
多名美团员工观察到,一些业务在内部的默默变动,经常和阿里有关,例如支付业务(美团小白盒),以及此前的美团购物业务。前者虽然在今年中旬已经去到了每日1700多万的单量,但是至今没有大规模的对外宣传,而和阿里的基石业务电商对标的美团购物,“虽然早期曾经算过盈利模型,这是个上亿元的市场,但是最后还是没有下力气去做”。
归根结底,王兴和它的美团,还远不知道什么叫做安全感。成功上市意味着美团已经走完了重要的一段旅程,但拐过一道弯后,新的、值得探索的边界又会出现。
来源: 36氪-杨林 曹倩
共2页 上一页 [1] [2]
美团上市有人欢喜有人忧 美团前员工的“期权保卫战”
美团上市现场王兴连说7个感谢 称上市从来不是目标
美团点评上市首日涨幅超5% 王兴身家暴涨超417亿港元
美团赴港上市 详解美团的盔甲与软肋
美团投资人:上市后需打赢外卖和酒旅两场仗
搜索更多: 美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