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无人零售便利店缤果盒子放出消息,已与日本北海道政府及日本福仕汇银等方面达成战略合作,正式进军日本本土开店;此前不久,缤果盒子已在台湾开店;最新消息是,缤果盒子成功入驻成都某部队,为军人提供高效安全的零售服务。
可以肯定的是,缤果盒子是最早进入无人零售便利店业态的赛手。从被高度关注到被模仿再到被质疑,确实考验一家企业的心态。在无人零售这个赛道,在赛手一个个退场的时候,缤果盒子也成了为数不多还在坚守,并做的有声有色的一个。
从今年初开始,缤果盒子低调扩张,声音已不多,但在看似平静的背后,其实蕴藏着惊涛骇浪。为了一探究竟,品途商业评论(ID:pintu360)采访了缤果盒子创始人陈子林。
关于今年的动作,陈子林说上半年主要是在做团队的搭建和优化,还有技术的研发以及体系的完善。现在看,无人业态跑到这个程度,做内功反而是应对市场最好的方式。
2017年,新零售的崛起,让在上海落地的缤果盒子一瞬间成为了现象级事件,各方媒体、业内人士甚至旅游团体都涌进了那个面积只有15平方左右,四周是透明玻璃墙的盒子。当然,缤果盒子的发展并非一帆风顺,在经历了各种问题后,在众多玩家撤场后,陈子林依然坚信无人零售便利店业态充满了未来。
有人说,无人便利店看不到出路,“我觉得这个行业有未来”陈子林说,他认为这个行业只是进入了一个“深水区”。所谓深水区就意味着市场和赛手都进入了高阶阶段,其一,市场足够大,足够容纳下更多的玩家;第二,回归零售的赛道上,更多高手开始布局。例如,欧尚、苏宁、7-ELEVEn、全家等先后进入其中,“我们很幸运,拿到了一张入局的票,有机会和巨头们同台竞技”陈子林说。
无人零售是一个综合门槛很高的生意,资本密集型、技术密集型、需要政府支持,任何一种新业态都是在疯狂之后,在质疑声中成长起来的。
技术先行
陈子林将2017年视为无人零售出现和兴起的元年,主要有三方面的考量:第一,移动支付普遍适用;第二,信用体系的搭建;第三,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和运用。综合以上三点看,技术成了无人零售业态发展的必然。
今年5月,在中国连锁经营协会举办的便利店大会上,有零售业内人曾说,我不做无人零售,但是我关注无人零售的技术。
陈子林的观点是,“技术是推动无人零售前行的引擎之一,我们那么多投入,很多都是在技术研发上。”的确,对于未知领域的探索,缤果盒子并没有供应商提供多少技术支持,更多的是靠自己在技术上的研发与摸索。但同时他也认为“技术并不是长久的壁垒,我们的窗口期永远只有半年,我们领先市场就这半年。”风险意识保证了缤果盒子在寒冬期的温暖。陈子林认同的是,无人零售是智慧零售一种表现形式,通过人工智能代替部分人的功能,通过数字化赋能业态零售,例如自助收银等。
“在零售层面,技术让整个支付和交付两个环节无限向消费者靠近。”在陈子林看来,支付与交付的环节对于消费者来讲最为重要,也是最重要的体验,缤果盒子也在做着两方面的搭建,一个是商品识别等无人零售相关技术和算法的搭建,一个是基于数字化程度的数据化处理。
缤果盒子本质是希望建立一个更高效的零售渠道,“我们开无人便利店的核心根本是通过机器提高效率,降低交易成本,满足消费者体验和消费便捷性需求。”
在去年,缤果盒子发布了全新的无人零售解决方案“小范FAN AI”,其中包括图像识别结算系统,动态货架,及基于人工智能的后台系统。
基于技术的迭代,陈子林认为缤果盒子的数据积累非常精准,“我们把整个交易闭环,仓储,采购,运输维护,配货,补货,消费者画像等每一个环节都做到了精准分析。”
现在落地的缤果盒子,已历经从整块运输到模块化拼装、从分散化到全流程交易数据集成化、从RFID标签到图像识别结算等方面的迭代更新。“我们要做的是把工程化的开店变成产品化生产便利店”陈子林说。
解除掣肘
2017年底,缤果盒子将总部迁到了北京,在北京门头沟和大兴两个区进行重点布局。
可以说,在2017年,缤果盒子有着梦幻般的开局,有数据显示,在那段时间里,缤果盒子接待顾客达万人以上,用户复购率超过四分之三,单个盒子每日能创造近千到上万元的销售额。但是市场的蜂拥而上以及对政策法规的忽视,并没有多少沉淀就戛然而止。陈子林承认,早期“盒子”落地身份不太明确,未来希望得到政府的认可。他还说,踩过了太多的坑,市场敲响的警钟,再有诱惑也要考虑清楚。
去年8月,缤果盒子正式落地北京门头沟,之所以会选在北京郊区作为重点,陈子林给出的解释是,门头沟商业环境适合,政府层面有相应的商业需求;其二,缤果盒子也需要尝试,跑出一个更适合的商业模式。
共2页 [1] [2] 下一页
便利24创始人黄鸿光:无人零售模式到底有没有前途?
香港首间无人零售快闪店亮相
大百果联盟之后 百果园自建无人零售
无人零售2.0时代新北洋构建零售新场景
家家悦试水无人零售 首家智慧无人超市落子济南
搜索更多: 无人零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