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无人零售服务公司“便利24”宣布完成千万级美元A轮融资,天奇阿米巴领投。这一消息给资本寒冬中的无人零售业带来了一阵暖风。
便利24为一至五线城市的夫妻店、学校、办公室等B端提供智能售货机及服务,以租售智能售货机盈利。
此前,便利24曾获原美团网COO干嘉伟种子轮投资,2017年9月获高榕资本领投的天使轮融资,2018年2月完成红杉领投的近千万美金Pre-A轮融资。
便利24如何做到“去供应链”?它的模式又有何可取之处?为此,腾讯创业采访了便利24的CEO黄鸿光,他曾是小米O2O业务负责人,前美团网WIFI事业部总经理。采访内容在未改变原意的情况下进行编辑。
便利24 CEO黄鸿光
核心观点如下:
1.一定是要有新的技术和应用,才能真正产生所谓的新零售,包括场景。
2.零售最核心的还是把原来没法数据化的东西数据化,因为只有数据化之后才能分析。
3.中国还有680万夫妻店不是24小时营业,把售卖机放在店里面对外销售,有利于延长便利店的营业时间。
零售的核心:把原来没法数据化的东西数据化
腾讯创业:美国曾经历过“淘金热”,很多人去淘金,但最后很多发财的都是卖牛仔裤、卖工具的人。便利24有异曲同工的地方,在无人货架、无人便利店兴盛的时候,你们却选择和夫妻店合作的模式。这个想法来源于什么样的契机?
黄鸿光:美团的工作经历对我影响最深的是地推能力的提升,而在小米两年多最大的一个感受是科技能改变任何东西,包括提升效率。
这些对于我从事零售行业的创业也有启发:只有当一个或者一个以上的要素要发生变化时,才能够实现成本的降低或者效率的提升。一定是要有新的技术和这种应用,才能真正产生所谓的新零售,包括场景。
我的团队基本没有零售的基因,直接跨进来做是因为看好这个行业。在拿到天使轮的融资之前,我们曾经尝试做过一个月的便利店。但当时品牌的便利店已经具备了一定基础,我们如果从头开始做不是明智的选择。
在去年10月和11月,我们曾在广东小范围试验了做无人货架,放了几十个货架出去,发现效果不是很好,很快就把它给停了。无人货架整个销售没有闭环,所有的SKU又没有数据化,盗损不能控制。用户可能付了两块钱,拿了什么你也不知道,只靠人去盘点,盘点那个人也不可控,这样就没有办法根据数据做优化。
我们在尝试做便利店之初就有一个考虑:以店为中心,放柜体出去。后来我们承袭了这一思路转向做智能售货机。
12月初,我们重新静下来思考做智能售货机。
通过对海外市场的了解和对比,我们发现在日本智能售货柜的普及率非常高,在便利店周边的空间也可以进行投放。虽然我国智能售卖机的市场空间很大,不过也受到一些城市管理政策的制约。于是,我们思考:如果智能售货柜不能放在便利店外面,那是不是可以放在店里面?
我们把智能售货机放在便利店,把玻璃开个口,消费者就可以购买商品。
我们使用的是弹簧货道,这种技术其实是很传统的技术,它的故障率肯定比蛇形构造要高,但是成本也低的多。我们放在店里面,卡货等问题店长自己去处理,这个模式的有助于降低运营成本。
B2B2C模式,聚集小B“去供应链”
黄鸿光:中国还有680万夫妻店不是24小时,把售卖机放在店里面对外销售,有利于延长便利店的营业时间。去年我们试水做便利店的时候统计过相关数据,中国品牌便利店才10万家,夫妻店680万家,分布在二三四五线城市的基本都是夫妻店,不是品牌店。
我们画了一些图纸,从广东、福建、华东,包括武汉、成都、重庆,十几个城市切入去做调研,咨询夫妻店是否会使用我们的智能售货机,即便夜间无人也可以销售。刚开始我们只写夜间,没敢想白天还有订单量,我们发现商家都很愿意接受。
在去年12月份的时候,我们开始做第一批机器。我们选了一个很偏的、比较尾部的城市试水——汕头。1月23号售货机上线后,在春节前就做了11个点位,效果很不错,我们有了一些新发现:
——尾部城市售货机不单夜间有订单,白天也有订单。
——年轻人习惯跟机器打交道,水、饮料、避孕套等符合在售卖机卖的品类,年轻人就会在那里买。
到五六月份,甚至有一个商家一次性装了4台。
夫妻店有些面积比较大,坪效不会像品牌便利店那么讲究,把空间抠得很细致,品牌便利店在租金比较高的地方,他们会在乎每一平米的使用,但夫妻店不是,它们往往分布在城中村、一些非主干道,面积很大。我们不断发现惊喜,刚开始B端很接受,后来发现C端用户也很接受,大家买习惯了,扫完码走人。
我们现在先从设备上、从后台提供商介入,以合作的态度,把零售的钱让B端商户挣,但从整个流程上,能够运作、做规模,这是我们自己思考摸索出的一个有所创新的模式。
共2页 [1] [2] 下一页
香港首间无人零售快闪店亮相
大百果联盟之后 百果园自建无人零售
无人零售2.0时代新北洋构建零售新场景
家家悦试水无人零售 首家智慧无人超市落子济南
罗森中国董事张晟:无人零售目前还是早产儿
搜索更多: 无人零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