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购百度外卖刚满一年,饿了么的命运已经不能由自己掌控。
8月23日,根据阿里巴巴发布的财报,阿里将新设一家控股公司,持有饿了么与口碑,两者将成为阿里新零售布局里的本地生活服务平台。
虽然已经迎来新的命运,饿了么与百度外卖合并的后遗症仍未消散。
7月中旬,来自全国各地的近百家百度外卖代理商围堵了百度公司北京总部;而早在2017年10月,饿了么就发生过一场关于“代理商被清退独家代理权”的扰攘,两次事件的矛头都指向去年8月饿了么与百度外卖的合并。
从合并百度外卖之初的雄心勃勃,到成为阿里新零售版图中的一枚棋子,饿了么在这一年当中经历了什么?遇上强势的“阿里式”改造,饿了么又将走向何方?
一场合并,后遗症频发
2017年8月24日,饿了么与百度外卖合并,开启外卖领域的“双雄时代”。
饿了么看中的是百度外卖的高端用户资源,“在打造品质外卖和深耕即时配送的理念上,饿了么和百度外卖高度一致。”饿了么创始人张旭豪曾对此次合并信心十足。但两大平台的融合问题接踵而至。
先是百度外卖按照协议“打包”流量入口和资源,将商户端客户信息“一键导入”饿了么,遭到百度代理商的集体抗议。另外,在合并之后,饿了么取消百度外卖平台的“新用户立减”规则,导致用户群本就局限于高端用户的百度外卖在竞争当中更处于劣势。
实际上,两个平台代理商归属也带来问题。张旭豪曾表示,平台合并后将不再区分代理商。据饿了么代理商反映,总部每月会制定KPI,但标准是每月递增,经营不达标,饿了么和百度外卖便开始裁撤各地代理商。赔偿细节处理不清,平台代理商维权问题持续扰攘,严重影响消费者的信心。
另一方面,饿了么收购百度外卖后,规定百度外卖的原期权作废另作分配,人员安置方案考量不足,导致百度外卖CTO(首席技术官)和部分核心技术人员纷纷出走,平台自带的技术优势再度被削弱。
磨合期尚未过,饿了么与百度外卖的市场份额还隐现下滑风险。
据数据监测机构Trustdata发布的《2018年上半年中国移动互联网行业发展分析报告》,美团外卖、饿了么和百度外卖的交易额占比分别为59%、36%和3%。报告还显示,过去一年美团外卖APP的日活跃用户数量日活用户呈现稳中有升的态势,相比之下,百度外卖日活一路探底。
饿了么与百度外卖携手,并没有实现此前外界所料想的反超美团的预期,外卖市场基本定型为“631”的格局。
而经历这场合并的百度外卖,失意中更显低调。据《财经》报道,百度外卖已于8月17日召开内部会,拟将百度外卖改名“星选外卖”,英文名是“STAR.ELE”。
无奈卖身,沦为巨头棋子
在与百度外卖合并近8个月后,饿了么寻求新的出路。
今年4月2日,此前一直为其“输血”的阿里巴巴,以95亿美元全资收购饿了么。张旭豪曾公开表示,这是饿了么的“最佳选择”:“整体加入阿里之后,阿里的多元流量开放,能让我们可以对美团来一次降维打击。”
但现实真如张旭豪所说的那么乐观吗?
据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统计,饿了么共进行9轮融资,其中金额最大的几轮均来自阿里系。在此过程中,饿了么股东的股权也逐渐被稀释,阿里的野心也逐渐显露。
早在2013年饿了么进行B轮融资时,张旭豪就曾拒绝过阿里收购。此后,阿里通过融资换取饿了么的股份。截至2017年上半年,阿里巴巴持有的饿了么股权已达到32.94%。今年5月10日,阿里又收购百度所持有的5.13%饿了么股权。
接受收购前,张旭豪始终把饿了么的独立运营放在首位,“目前餐饮配送的渗透率远没到合并的时候。我们的核心价值在于即时配送,这也是饿了么的未来业务延伸基础,做好这件事比合并给投资人的价值更大。”
然而,与美团的角力进入白热化阶段,股东股份不断被稀释,前期争取外卖市场消耗大量资金,内外交困的饿了么还是摆脱不了“卖身”的命运。“你做得不好被收购这是宿命,能被收购那还算有你一个退出渠道,对于股东有交代,有些公司死了连退出都没有。”张旭豪说。
伴随全资收购而来的,是饿了么管理层的变化。饿了么创始人张旭豪为饿了么董事长,兼任阿里巴巴集团CEO张勇的新零售战略特别助理。实际上,张旭豪的股份已被稀释至不到3%,原饿了么团队也早已淡出决策核心。
而阿里如今定下的规划,也与饿了么此前的设想大相径庭。
阿里将饿了么放在新零售版图上,成为其本地生活服务平台的重要一环,承担起即时配送工作。但张旭豪此前始终坚持先扩大外卖市场渗透率,再以外卖业务为基础,拓展“本地生活30分钟上门服务”的平台。
共2页 [1] [2] 下一页
饿了么攻势正猛 美团外卖却关注起环境问题
西安一男子应聘饿了么骑手 却“被贷款“高价买电动车
饿了么一商家许可证过期4个月仍营业 回应:重新认证
饿了么开始卖衣服了 联合淘宝推出“快乐肥宅衣”
阿里成立新公司整合饿了么、口碑 新零售组合拳对决美团
搜索更多: 饿了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