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磕一个方向,不如自我颠覆
网红餐饮是这两年火起来的词汇,它覆盖了几乎所有经由互联网传播一炮走红的餐饮形态。
1、黄太吉黄了
不过,在早期,它仅局限于一帮互联网人,用互联网模式打造的餐饮品牌,比如黄太吉。
2012年7月,时年31岁的百度前员工赫畅创办了黄太吉。那是一个互联网思维刚刚起势的年份。
赫畅用互联网的营销手法就让一个只有13个座位的煎饼铺子黄太吉俘获了CBD的白领们。这也启蒙了后来许多的网红餐饮操盘手。
然而高昂的营销、门店成本,拉低了煎饼果子这一平民点心的性价比,没过多久黄太吉的经营就陷入了困局。
赫畅无奈转型,从煎饼店到餐饮平台,再到餐饮供应链平台,用他的话说就是“用互联网思维打造一个餐饮生态圈。”
梦想很美好,但是到目前为止,黄太吉仍然深陷泥潭,不能自拔。因为眼前是一条比经营餐厅更艰难的道路。
2、霸蛮实现了转型,电商业务占80%
事实上,霸蛮(原名伏牛堂)就依此逻辑,实现了成功转型。
在餐饮零售化的趋势下,霸蛮利用了自身互联网品牌的优势,正在从餐饮向新零售延展。如今的霸蛮有20余家门店,和大热的盒马鲜生一样,它们不仅是一个个堂食餐厅,更是一个个配送中心、体验中心。
目前,霸蛮已整体盈利,电商业务(含外卖)销售额远远超过堂食,占比将近80%,真正成为了一个“零售+餐饮”品牌。
3、“不方便面馆”变身互联网公司
与霸蛮的新零售身份相比,广州“不方便面馆”的另一重身份则更具颠覆性。
这是一家融合了大量潮流元素,专门卖泡面的面馆,是许多年轻人慕名而来的“网红打卡圣地”。
同时,它也是一家专门打造网红餐饮品牌的营销公司,有一个自带传播属性的名字——亚洲吃面公司。
除了发挥自己擅长的潮流设计之外,亚洲吃面公司还运营着一个粉丝社群,不时举办吃面派对、音乐狂欢节等活动,让各个网红餐饮品牌的粉丝实现互动,甚至还在广州289创意园区开设了“吃面中心”。
在这个3000多平方米的空间里,有三分之一是出租给各类面馆的;三分之一用来做活动;还有三分之一用来做类似“前店后厂”的工作室。
也就是说,胡传建基于互联网的跨界思维,打造了一家集网红餐饮、营销公司、社群和孵化器为一体的互联网企业。
所以,对那些积淀不深的网红餐饮品牌而言,死磕一个方向,有时真的不如自我颠覆,更有可能迎来新生。
搭上资本快车,飞速发展
在网红餐饮界有这一类品牌,它们出身草根,模式传统,只是因为恰好赶上了某种消费潮流,或被大V、大号发现,带了一波“节奏”,而意外成了网红。
然而这并不意味着可以从此一步登天。因为危机往往也在随后降临,比如被“山寨”。
喜茶用1亿元抢占窗口期
广东地区以外的消费者了解喜茶是在2016年之后,而在此之前,它其实已经在省内家喻户晓。只不过,那时它还叫皇茶。
事实上,直到今天,广东的街头巷尾依然随处可见皇茶的招牌。只不过,它们全部是“山寨货”。在成为本土网红后,皇茶一度遭遇了严重的被“山寨”问题。
假货不除,皇茶必亡。然而打假既消耗成本,又耽搁精力,这是创业公司难以承受之重。为此,聂云宸只好将“皇茶”更名为“喜茶”。
为了避免再度被大规模“山寨”,他引入了投资人何伯权的1亿元投资,并借此抢占窗口期,快速实现扩张和市场教育。
大多数传统餐饮无论是品牌和规模,都是靠滚雪球的方式慢慢积累的。但是对网红品牌来说,突然爆红打破了既定的节奏。
如果继续步步为营,就会错过业务扩张的最佳时机,而借助资本则可以乘势加快扩张,并抵御山寨品牌的绞杀。
网红餐饮创业者们需要尽快找到那把打开未来的钥匙,它在互联网,不在餐饮界。
(来源:职业餐饮网)
共2页 上一页 [1] [2]
韩寒的网红餐饮“很高兴遇见你”欠薪被诉 老板失联
武汉超市引进网红餐饮 餐厅入驻超市已成行业趋势
资本瞄上网红餐饮 单品类餐饮店爆发性增长
受够了排队?微信小程序要帮网红餐饮解决这些问题
网红餐饮店15个套路,普通餐饮老板也能借鉴一二
搜索更多: 网红餐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