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和同事在聊天的时候说道,为什么很多很红的店,不消两年时间突然就没落了。有的店是不断地跟老客人互动,希望这群人能够帮助这家店继续生存下去,而有的店则流量下滑到根本维持不下去,只能关门大吉。
如果要做具象的对比的话,餐厅的客人就如同一个论坛里的人。当上线的人大于下线的人,这个论坛才会有活跃度,如果相反,这个论坛慢慢地就会失去人气与活力。
不过这延伸出来了另外一个问题:现在的餐饮和论坛,它的切入点往往都是小众的。当它把喜欢这个小众元素的所有的用户都运营了一遍之后,如何才能挖掘新的用户?
过去一段时间,微博上最火的是虎扑大战吴亦凡事件。虎扑是一个准入门槛非常高的体育社区:要注册会员,你需要回答一系列非常困难的体育问题。而虎扑社区内讨论吴亦凡的一篇帖子,经由吴亦凡粉丝再到吴亦凡本人,将这个垂直社区拉到了大众的视野里面去。几天时间,虎扑的微博粉丝疯长了 30 万,微信指数日环比上涨了 1291%,iOS 应用榜单上上升了 600 多名。
让我再举个例子,《小猪佩奇》是一部受众为 10 岁以下的动画片。但是当今年早些时候,有人把《小猪佩奇》与社会人联系在了一起,这部动画片正式突破局限,风靡了以成年人为主导的社交网络。
你明白了吗?如果要突破,你需要做的是,找到那群能够帮你产品走向另外一个层面的人。
从小生意到大企业,要做的是:突破圈层
让我们来聊聊小米。
这家公司最开始出的是手机,针对的是“发烧友”——他们的消费能力并不是顶级,但是他们最追求的是“性价比”。而这个人群主要的构成是学生、刚工作不久的年轻人,他们的空闲时间比较多。所以在品牌建立初期,小米做了一件很多品牌不会去做的事情:设立论坛,让用户能够直接与小米的工程师以及其他用户进行交流。
当小米刚刚出现的时候,多数人会用它与魅族进行对标。因为魅族的定位也是类似的——都是为极客、发烧友而生。
但接下来的几年,这两个品牌走了完全不一样的方向:当小米占领了这个圈层的心智之后,它开始向外延伸:针对原有的发烧友圈层,它依然在强调性价比,而针对这些发烧友的父母、家人等对手机没有什么研究的人,它开始强调自己的“易用性”。所以你总能在看到许多不懂手机的中年人,拿着小米的手机。而这时的魅族,依然在坚持着自己的极客路线。
现在,魅族的估值是 305 亿,上市不久的小米,市值已经超过了 3000 亿。
圈层与圈层之间的墙
“圈层”是一个营销中的术语,它是对一类特定的社会群体的概括,有时候会被叫做客群或者目标人群。
更直白的说,你可以把它理解为“圈子+层次”:你所处的圈子的层次就是圈层,餐饮老板的圈层,公司管理层的圈层,后勤的圈层……同样职位、消费力、兴趣爱好的人只能与有相同属性的人做朋友。
而“圈层”在商业模式上的应用,则更多地与定位有关系——餐饮界这几年常说的“定位”,其实就是在做找到圈层这件事。
湖畔大学产品模块学术主任梁宁在一个论坛上提出了“圈层壁”理论。大概意思是,一个人对世界的认知与习惯,将限制他对于剩余世界的理解。“圈层壁”甚至一度让微信红包也受到限制。梁宁说,微信红包初期有八个月时间,峰值一直停滞在 400 万用户,再也上不去。对于微信这样拥有 10 亿日活的产品来说,要突破圈层壁都那么困难,更别提其他的产品和业态了。 共2页 [1] [2] 下一页 深圳购物中心焕新升级 通过业态创新吸引客流 小象生鲜带动无锡茂业亿百商场客流增加50% 雅诗兰黛在杭州in77开了家快闪店 但是客流没有想象的多 西贝副总裁楚学友:品牌餐饮客流下降是不可逆转的 亚马逊将开设第二家无人商店 密集客流带来技术挑战 搜索更多: 客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