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乐福被传退出中国,沃尔玛几经关店,有人说,大卖场的时代已经过去了。以后,都将是社区的生意。
“现在的商业就是离人近的打败离人远的,高频的打败低频的,选址模型决定商业模型。真正决定业态的不是经济,而是人们的聚集形态和生活方式。”
谈及社区生鲜的生意,沈华烽有自己的一套打法,生鲜传奇在社区开出88家门店,到了2018年底,这个数字将上升至130家。
这种贴近社区、经营面积在100平方米左右、结合互联网技术、以连锁的形式、主打生鲜、突出品质的社区店,开始走上正轨,他们俨然一副正规军的模样,对根深蒂固的妻老婆店造成极大的冲击。
云菜园就是这样的一家社区生鲜店,它定位于新鲜的水果、蔬菜及各类生鲜农产品,以山东省省会济南市做为试点城市,一年多以来,已经开设了80余家连锁门店,每月还以7-10家店的规模继续增长。
区域性的生鲜零售商业体更容易直观反映出区域消费特点和习惯,更加集中的地区位优势也很容易达成规模效应,相对来看,也有着更加旺盛的生命力。
云菜园的基本面
云菜园成立于2016年5月,近期完成了由星瀚资本、春晓资本、梅花创投参与的数千万元A轮融资,此前梅花创投、星瀚资本、黑洞投资分别参与了天使轮,PreA轮。本轮为两年来的第三轮融资。有了资本的支撑,云菜园发力打造自己的基本面:
1.公司标签:互联网+农业+零售
云菜园从“互联网+农业”这个版块孵化出来,由农产品供应链角度切入,形成公司核心团队的行业基因;在农业领域,特别是农产品供应链角度的积累,形成一个完整的能力闭环。
2.上游:
围绕客户需求供应链入口,从基地采购体现管理上游的产能,带来供应链的先发优势。
3. 下游:
建立“人、货、场”强管控的零售终端。农产品行业是个产品品牌属性很低的行业,因此应当先出现的是渠道品牌。
在云菜园方面看来,现在的问题是,上游走不动:中国餐饮习惯导致农产品品类很多,上游的种植高度分散,整合难度极大;往下走可行,将B2B的核心竞争壁垒建立在可控的零售终端上,这是云菜园开店的出发点。
4.核心定位:生鲜便利店
以生鲜为核心品类、满足以中产阶层为核心用户群的一日三餐消费需求的社区便利店。
5.主力店型-标准门店:100-200平米,品类和布局围绕社区其他店会有一定差异。
选址逻辑:有1000户的小区就可以开店,精准选品,精细管理,便于快速复制;根据不同消费群体、小区规模,店型也会有变化(譬如200平米的店对应2500户)。
选品逻辑:100-200平的店,SKU 600左右浮动,做品类的宽度不做深度——150-200是生鲜,其他400个左右围绕一日三餐的需求。云菜园为用户选择,而不是让用户选择,要做高性价比的宽度,核心逻辑是思考用户需求,帮用户选品,坚持贯彻生鲜的高性价比和新鲜。
在山东济南大本营,云菜园还在不断的拓展门店,以新开的济南尚品燕园门店为例,这家门店总面积140平,创始人熊彬透露,像这样的一家门店总投入约30万,其中有40%都花费在押一付六的房租上,店内sku的数量在600个左右,选品都围绕着能满足人们一日三餐的米面粮油、肉禽蛋奶、厨房用品等品类。
云菜园是一家典型的社区生鲜店,与品途商业评论此前报道的第9鲜、全家爱吃、钱大妈、生鲜传奇等企业有很多的相似之处。但是定位于山东济南,这样一家社区生鲜店的营收如何?
熊彬向品途商业评论透露了云菜园的销售数据,还是以尚品燕园店为例,其在活动期间销售水平在一万五左右,日常的销售额是7000-8000。这样的一家门店,预计的回本周期在10-18个月。
云菜园的区域性十分明显,它高度聚焦在山东和北方区,尤其是集中在以济南为圆心,半径300公里内的区域,这取决于云菜园的供应链建设,按照计划,云菜园明年将新开200家门店,让店铺总数量达到300—400家。
据创始人熊彬透露,继A轮融资后,云菜园正在接触新一轮融资,资金将用于生鲜便利店的扩张,以及打造供应链、拓展城市的环节上。
云菜园如何满足人们的一日三餐需求
云菜园做社区生存在很大优势,这是一家农业B2B起家的社区生鲜渠道品牌,此前的B端农业经营经验为现在打下基础,让云菜园在竞争中占据供应链优势、占据价格优势。
熊彬决定要做一家距离消费者比较近的企业,B2B本身核心连接用户的纽带是通过价格,跟终端用户的连接非常脆弱,所以熊彬决定从B端的云农场开始向C端渗透,云菜园落地于社区,致力于满足社区周边的消费者一日三餐的需求。
有人说,新零售的下半场重点在社区。社区生鲜新零售回到线下,切入的是社区的高频流量。站在第一梯队的生鲜便利店有钱大妈、生鲜传奇;巨头涌入后,唯品会做品骏生活,美团投资布局的康品汇等等,都可以看到社区生鲜的发展前景。那么云菜园如何做好社区生鲜店?
共2页 [1] [2] 下一页
搜索更多: 云菜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