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在线上
通过上节的描述可以看到,便利蜂不仅是物理空间意义上的便利店,也是每件商品、每个业务环节、每个人的决策都被数字化、在线化了的终端入口。便利蜂把便利店业务看成数据业务,把便利店看成不断产生数据并由数据驱动的互联网公司。今天便利蜂的技术工程师就有800多人。这么多人做技术,是希望用系统的力量保证各家便利店的业务流程的一致性和规范性,减少对人的依赖。
由于完全采取直营模式,再加上所有软硬件系统都自己开发,技术后台集中统一,所以便利蜂可以做到对所有环节“强控制”,计算机直接下达指令。在便利蜂,不可能出现某些加盟类的便利店的店员私自处理过期食品的情况,因为每一件食品的踪迹都可以完整溯源。又比如,温度管理对食品安全非常重要,便利蜂就给每辆车都安装了GPS和蓝牙温度计,后台实时对整个运输环节的温度进行监控,发现异常后立刻处置,配送中心有权拒收。这样的“在线化”方式,能真正杜绝一些冷链公司为了省油、在运输过程不开空调、快到门店时才开,由此导致食品表面没问题、实际会滋生很多细菌的弊端。
RFID(无线射频技术)的传感器是便利蜂所有产品的标配。它使得所有产品都实时在线,无论是销售数据、库存数据、产品有效期的情况等,都实时生成。以此为基础,既可以及时补货,还可以根据数据和客户需求及时对商品品类进行调整。以前,理货、补货、改价格标签等工作都由服务员承担,现在,大量工作都由系统做了,门店管理运营更加简单化,服务员就可以集中精力做好专业的事。
和纯线上的互联网公司相比,便利蜂的数据覆盖用户端、门店端、物流端,再到生产端,数据是纵深的、多维的、互联的,未来将是海量的。而传统互联网公司的数据虽然海量,但环节比较单一,计算方式没有这么复杂。
4
在链上
所谓在链上,是指重度介入供应链,特别是投资上游的鲜食工厂和冷链运输,形成完整的闭环。
在上海,我实地参观了便利蜂去年投资的鲜食工厂——上海陆仕食品有限公司。这是一家成立于1992年的台资企业,注册资本3000万美元,生产速冻面米食品、中西糕点、寿司,加工方便菜肴、方便米饭、方便面条、色拉等等,很有经验和口碑,是上海鲜食工厂中的佼佼者之一,过去一直为Family Mart生产。
便利蜂的观念是,要确保食品安全,从生产源头到物流配送和门店销售,必须全流程不间断监控。如果只是简单的采购关系,无法做到完全监督。所以先后投资了北京的呀米呀米和上海的陆仕。便利蜂在上海的店还不多,单靠采购量无法对鲜食工厂“说三道四”。为了强控制,索性直接投资收购。这样做还有一个好处是,便利蜂的信息系统延伸到工厂,只要鲜食做出来,就录入计算机系统,前后端实时互动。这又是在运营数据。
我是第一次进入鲜食工厂的生产车间。量体温,合格后换鞋,换工作服,戴口罩头套,人几乎完全被封闭;用粘毛器去除工作服表面的毛发、纤维;洗手,洗完再在消毒液槽中泡30秒,由计时器控制;将手烘干,酒精消毒,再通过风淋室将身上可能残存的灰尘毛发吹净。如此之后才到了车间里。
我参观了陆仕的整个车间,原材料处理、烹饪加工、冷却、分装包装等各个环节,开了眼界。它远远不是中央厨房的概念,而是一个现代化的生产组织体系。大部分设备都是自动化的,像煮饭已经完全自动化。炒菜还需要人工,但温度的控制也是机器。我还看到了一台机器人炒饭机,把相关原材料输入,它可以做出一道美味的扬州炒饭。
眼见为实。从安全、营养的角度,冷链鲜食肯定比人们在家中做饭更有保证。当然,烹饪的口味、花色品种和乐趣,不是鲜食能完全替代的。但从日本等国的趋势看,越来越多的人的早餐和午餐是在便利店解决的。
便利蜂还参与了冷链物流,库房和运输全程冷链,以保证食品、饮料及配料的运输、贮藏直到门店,都处于低温环境。对冷藏产品,便利蜂要求车辆内部必须配备至少1个全自动温度追踪仪;冷冻产品必须配备3个全自动温度追踪仪,分别在车厢的中部、尾部以及制冷机的回风口。
由于便利蜂的努力,今年7月,在国务院食品安全委员会办公室等部门组织的“2018全国食品安全宣传周”活动上,便利蜂获得“2017-2018年度食品安全示范项目奖”,是示范项目中唯一的零售企业。 共3页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便利蜂加码线上 无人货柜试水定制选品 便利蜂开设智能货柜 用户选品实现千架千面 “疯狂”的便利蜂 便利蜂收购领蛙:跑马圈地还是再洗牌? 便利蜂王紫:“便利+”战略的优先级是好、快、多、省 搜索更多: 便利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