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人对外资便利店的讨论、期待,已经持续了很久。
2017年8月,第一家罗森便利店在南京开业时,队伍排到店外五十米的盛况,甚至在微博热搜榜上受到一些网友“耻笑”。“没有见识”,成为很多一线城市人对这座二线城市消费者的点评。殊不知,引爆这场便利店开业盛况的,不仅有当地消费者对于这家外资便利店的好奇,更是多年来,“南京无外资便利店”背景下,人们消费渴望的集中爆发。
近一年时间里,从罗森到7-Eleven,几乎每一家门店的开业,都能创造一个时间段内的销售巅峰,而这个最高数据,又一次一次被此后开业的门店所刷新。业内人士透露,便利店的“南京现象”,甚至拉高了这些外资便利店中国部门在全球各大区部门的话语权。“可以说,此后准备加盟罗森的合作方,没有一个没来南京看过,”分管罗森事物的南京中央商场(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执行总裁刘梦婕对于外资便利店在南京取得成功总结为:天时、地利、人和。
外资便利店的来袭,也使得本土龙头企业苏果面临挑战。为江苏本土孕育的、在这里深耕细作22年的龙头老大,苏果有着最早的门店布局、严格的鲜食管理,在“抓住老南京的胃”的同时,面向年轻群体开辟IP主题店,无疑在竞争中掌控了先机。
仅仅半年,南京的便利店市场已在一场不见刀光剑影的博弈中被撕开了一条口子。急切观望了许多年的外资便利店,开始了一轮猛烈进攻;国内其他内资便利店,也摩拳擦掌,准备趁机杀入。好在,对有着800万人口、却仅有约600家便利店的南京来说,它完全可以吃得下。
只是,在快速抢占市场后,最终是几家各占一山、平分秋色,还是回到当初一家独大的局面,仍未可期。
杭州人陆闵从在南京上大学时就开始吐槽南京没有外资便利店,“朋友说我一个’二线城市人’老端着‘一线姿态’,”她耸肩,“但已经养成习惯了。”
不敢轻举妄动,外资便利绕开南京
实际上,南京并不是一个便利店“荒地”。
早在1999年,第一家苏果便利点就在南京三牌楼大街开业了。苏果是江苏本地的超市品牌,2004年被华润集团收购。相比于大型超市,就在家门口的便利店满足了人们不用去大型超市排队、就能买到酱油、肥皂、卷筒纸等生活必需品的需求。如今,苏果旗下的苏果便利店和好的便利已遍布这座城市的大街小巷。
老南京说,“有苏果,万事足。”一直待在南京的人也习惯了享受家门口苏果便利店和好的便利的服务。但随着人口流动性加大,没有外资便利店,成为了越来越多年轻人关注的热点。网络上,关于外资便利店的鲜食的美味等宣传文字,也让这些便利店变得越发让人期待。
此前,这些外资便利店已相继攻下上海、苏州、杭州、苏州、无锡等多座苏浙沪城市,却唯独绕开南京,使得南京“外资便利店‘荒地’”的特点,被更加放大。
“为什么南京没有外资便利店?”网上的答案五花八门,类似“苏果联合政府不让外资便利店进驻”的回答,获得了极高点赞量。
“我们是国企,但也是完全面向市场化经营的企业,稍微想想也知道,我们不可能有这样的能量,”苏果相关负责人称,“这个‘黑锅’我们不想背”。而对于这个问题,南京市商务局相关负责人也曾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开设便利店完全是市场行为,没人能垄断。内资开店,有执照即可;外资开店,过去要经政府许可,现在只需向商务部门报备即可,但最近5年,并没有外资便利连锁店前来申请或报备要进驻南京。
不过,在江苏,特别是南京地区的绝对龙头地位的苏果,显然对这些外资便利店构成了威慑。
“这也是这些外资便利店觊觎南京市场已久,却始终不敢轻举妄动的最大原因。”一位业内人士说。 共3页 [1] [2] [3] 下一页 更深度地链接社区,罗森等外资便利店仍在探索 鲜生活创始人肖欣:中国本土便利店如何超越7-11? 万福客进口食品加盟便利店,8分钟商圈的便利性最大化 全国首家24小时分享式无人便利店落地昆明 大佬谈无人便利店:真无人,假便利 搜索更多: 便利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