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日下午,腾讯发布公告称,腾讯起诉今日头条系,索赔1元并要求道歉。同时,腾讯表示,他们起诉今日头条系的出发点是针对碰瓷诋毁的商誉维权。
公告中说,2018年5月以来,“今日头条”及“抖音”系列产品的实际运营者北京字节跳动科技有限公司 、北京微播视界科技有限公司通过其自有新闻媒体平台等渠道大量发布、传播贬损诋毁腾讯公司的言论、文章或视频。
腾讯公关总监张军发微博称:最近一系列的诋毁,攻击,对腾讯来说,已经是一个非常大的困扰。我们无意于任何口水之争,但再佛系,也有忍耐的限度,法律,是我们最好的解决途径。希望一切竞争,回归良性!这次诉讼,我们要求的就是要道歉!
“这一仗迟早要打,迟打不如早打,对双方来说都是这样。”知名互联网专家刘兴亮分析,腾讯与今日头条之间,起诉也好,打口水战也好,背后是两家公司对信息流的争夺。信息流战役对双方来说,都是不容失败的,所有的起诉和口水战都是为了这个核心(信息流)。对今日头条来说,它是后起之秀,我们看到很多互联网公司在发展的过程中都是通过怼巨头发展起来的。比如京东,在发展的过程中也是不停地怼阿里等各路巨头,可以说,和巨头的口水战是后起之秀发展过程中的一种策略。
哈佛商学院曾明确表示,“为自己的竞争对手贴负面标签”是一种行之有效的营销方式。这种做法,也被很多公司采用,比如三星曾经嘲笑“苹果已经是街机,你应该选择一个与众不同的”。
对于在市场竞争中处于落后位置的那一个来说,攻击竞争对手其实是在借用对方的影响力。
如果这种攻击是低烈度,很多巨头都会采取冷处理的方式。
新近的例子是瑞幸咖啡发布公开信控诉星巴克不正当竞争。
据中国网财经消息,5月16日中午,瑞幸咖啡诉星巴克咖啡、星巴克企业管理(中国)有限公司垄断纠纷一案,已在法院正式立案。这也是星巴克在中国面临的第一次诉讼。
对此,星巴克回应表示,无意参与其他品牌的市场炒作,并欢迎有序竞争。
有一种声音认为,作为新晋咖啡品牌,瑞幸咖啡高调指控国际巨头星巴克垄断似有碰瓷的味道。
中国品牌研究院食品饮料行业研究员朱丹蓬表示,现在瑞幸咖啡主要是通过补贴的方式加强性价比,和就近原则赚取咖啡入门级的消费人群,现在打出“对标星巴克”的口号,在公开信声明与星巴克采用同样的供应商,明显是进行市场卡位,属于借势营销。
当然,如果被怼巨头的公关战斗力爆表,比如阿里公关,那也是分分钟怼回去的。
2017年12月21日,阿里巴巴集团市场公关委员会主席王帅在阿里云创学院首期班上回答学员提问时曾表示,“竞争有很多种,一种是实力相当,一种就是老二跟老大,那对老二来说最有效的就是贴上来,或者说是碰瓷。刘强东很擅长,有时候会碰的很准,也有时候是在地上躺了半个月,没等来一辆车,最后还得自己爬起来。”
王帅指责京东碰瓷的背景是:2017年7月份,京东与唯品会发表联合声明,表示将联手抵制某电商平台强迫商家二选一,2017年12月18日,腾讯、京东与唯品会正式宣布合作,当天,刘强东还在社交网络上放出自己与马化腾、唯品会创始人沈亚等人的合影,并发文称:面对行业垄断和“二选一”等不正当竞争!我们在一起!
虽然刘强东没有把事情挑明,但王帅还是认下来了,他认为,“二选一,不是平台的二选一,而是商家的二选一。并没有人规定说在天猫开了店,就一定也要在京东开店。如果商家对自己选择什么都没决定权的话,难道还要刘强东来替他们总结?”
事实上,一旦被怼,不管巨头如何应对,事实上都是亏了的。比如瑞幸咖啡通过怼星巴克,狠狠刷了一波存在感;腾讯起诉今日头条系,客观上让字节跳动广为人知,也让腾讯公关觉得很窝心又无可奈何。
百事可乐:尽我所能黑可口可乐
通过怼巨头,把自己也变成巨头的,首推百事可乐。
资料显示,1886年,可口可乐在美国诞生了,它风行一时,被称为“世界饮料之王”。
然而,可口可乐一家独大的局面并未维持多久。1898年,一位药剂师发明了一款口味与之相近的饮料,并取名为百事可乐。据记载,百事可乐曾三次上门希望被可口可乐收购,但是都被可口可乐拒绝了。此后的100多年里,百事可乐疯狂搞事情,而它营销原则就是:尽我所能黑可口可乐。
最著名的当属上世纪30年代百事可乐的一次攻击。美国1930年代是经济萧条时期,百事推出一个广告,说:“花同样的钱,买双倍的可乐。”它从价格上去打击可口可乐,短期内奏效了。但很快当可口可乐把价格降下来之后,优势又回到可口可乐的手中。
还有百事和可口可乐的世纪广告战。2015年,百事可乐某则广告中,一个小男孩在自动售货机前买饮料,因为个子不够高,买不到放在最上方的百事可乐,于是他先买了两瓶可口可乐,然后垫在脚下去买百事可乐。买完后,小男孩拿着百事可乐心满意足地走了,把两瓶可口可乐留在原地。可以看出,百事可乐此广告的潜台词:可口可乐只配当垫脚石。
对此,可口可乐立马出了一个相应的广告来回击,同样是小男孩想喝可乐,同样是身高原因够不着,然而这次充当垫脚石的换成了百事可乐。不同的是,广告最后,小男孩买完可口可乐,把垫脚用的百事可乐又放回了原位。潜台词就是:顾客更爱可口可乐,而且可口可乐的顾客更有素质。
曾任百事可乐品牌总监的Linda Lagos表示:“没有什么比百事可乐蓝和可口可乐红放在一起更能吸引眼球了。这个法子一直收效良好,受众也喜闻乐见”。
百事可乐凭借对可口可乐发起的诸多挑战,获得了市场第二的位置,而可口可乐也在这场竞争中不断强大。由于消费者的关注扩大了整个市场,可以说,这算是双赢的结果了。
共3页 [1] [2] [3] 下一页
短视频迎巨头大战 监管风暴倒逼视频内容分级
罗森、全家等传统便利店巨头争夺新零售主场
美媒:中国对矿产质量变挑剔 巨头转型难也要迎合
台资巨头再战香江:私有化遭狙击 裕元集团回购藏玄机
电商巨头疯抢世界杯赛事版权 阿里苏宁重燃烧钱大战
搜索更多: 巨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