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递员会被取代吗
快递业站在人工智能“无人”热潮风口浪尖的背后,是业务量不断提升和老龄化加速带来的劳动力人口红利消失之间的矛盾愈发明显。
“以前,我当快递员时,要‘哄’着老板;现在,我当老板了,要‘哄’着快递员。”优速快递上海闵行九部负责人朱同伟告诉记者,快递员一年比一年难招,年轻人嫌累干不长或者根本不愿意干,很多坚持下来的人也不主要是为挣钱,而是为了“干得顺心”。“很多快递员开着小轿车来上班,开心就做,不开心就走。”朱同伟说。
快递员想要“干得顺心”,消费者则要“收得顺心”。这也是智能快件箱、无人机、无人车等自动化技术和设备近年来蜂拥而入快递末端服务市场的主要原因。
以智能快件箱为例,尽管从问世开始就鲜有企业从中盈利,但市场热情从未真正冷却。原因在于其成为快件多快递员少这一矛盾的有效缓冲区,缓冲背后可能蕴含巨大的潜在商业价值。对人工智能在快递物流领域的发展而言,智能快件箱的现状很有代表性,供给侧和需求侧各取所需—企业需求数据及其所蕴含的商业价值;消费者需求可以保护个人信息安全的标准化服务。
和智能快件箱相比,无人机和无人车却不会让快递员“顺心”。虽然目前仍没有具体的路线图和时间表,但业内普遍认为无人机和无人车取代快递员只是时间早晚的问题。可以参考的对象是“大头笔”分拣员,这一在分拣中心薪资最高且专业性最强的工种在电子面单及路由分单技术问世后被迅速取代。
从内部技术层面观察,阻碍无人机和无人车取代快递员的因素主要在于当前应用于快递物流领域的算法只是弱人工智能的产物,依靠暴力拆解数据,然后通过运算输出结果,在应用上并不具备百分之百的普适性,有时甚至会得到与人工经验完全相反的结果。而快递末端服务目前仍有诸多需要快递员依靠经验进行现场判断、决策和处理的环节,这也是依靠算法驱动的无人机和无人车与快递员的差距所在。一旦算法通过深度学习快递员处理问题的经验,可以像“阿尔法狗”一样,灵活输出和人类水平相当甚至超过人类水平的柔性结果时,快递员被取代的可能性将大大提升。
从外部环境层面观察,无人机和无人车仍面临着严苛的监管要求。目前,世界上大部分国家都不允许无人机在城市区域内进行低空飞行。即便是监管相对宽松的国家,大多也要求无人机不能脱离驾驶员的视线范围。无人机在快递物流领域的主要应用在于偏远地区配送和园区安防巡检。
而“G+”这样的无人物流车真正在我国量产商用,也需要企业与监管方做大量的协调工作。其中最核心的问题在于无人物流车如果上路,需要明确其属于机动车还是非机动车,并依据车辆属性依法赋予其应享有的相关路权和应承担的相关责任。如果属于机动车,按照相关法律规定,驾驶员需要持证驾驶,车辆需要安装号牌;如果属于非机动车,则需要严格限制车辆长度、宽度、高度、自重和时速等相关参数。
(来源:快递杂志 付嘉) 共3页 上一页 [1] [2] [3] 618电商拼黑科技:京东用无人机 苏宁用无人车 美团筹划用无人车进行外卖配送 苏宁无人车开进社区 要代快递员上门送货 国内多地出台无人车路测政策 明确发生事故谁担责 进击的无人车 17家公司与数亿融资 搜索更多: 无人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