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7月,杭州第一家无人超市在“淘宝造物节”上亮相。
2017年9月, 上海地区首批落地的缤果盒子无人便利店宣布倒闭。
2018年2月, GOGO小超仅正式营业4个月后宣布倒闭。
眼看资本起高楼,眼看资本楼塌了,在转眼半年多的时间,被马云一手炒热、被誉为“新零售之光”的无人零售,就从山峰跌落谷底,接连传来倒闭的消息。
然而即使在无人零售繁荣破灭的泡沫之中,却仍有人接二连三的往里跳,随便在百度上搜索一下,仍有不少无人零售项目接二连三的展开,战地也多从北上广一线城市转为二三线城市。
(百度搜索图)
老玩家苦苦挣扎、卖身无门,新玩家招兵买马、坚信曙光在望。无人零售日落江河之下,利益导向的资本却好像纷纷昏了头,沉醉在无人零售的大梦之中不愿醒来。
无人零售到底是黎明前的黑暗,还是虚假繁荣的泡沫。或许我们可以通过对无人零售现状的抽丝剖缕,从纷杂的现状看到一些端倪。
无人零售的概念并非马云独创,早在其之前,国内第一个无人超市缤果盒子就已于2016年8月落地广东,美国电商巨头亚马逊也在同年12月在西雅图开设无人零售便利店Amazon Go。直至7个月后的中国杭州“淘宝造物节”,阿里巴巴的无人超市“淘咖啡”闪亮登场,使得无人零售顿时风头一时无两。
从百度指数我们也可以看到,在2017年之前,无人零售在国内几乎无人问津。直到2017年的7月,才猛然出现在大众眼中。而这之后的关注度虽然持续走低,但较之以前,却是天差地别。
(图:“无人零售”百度指数)
而这仅仅只是一个开始。紧接着2017年8月,苏宁在南京总部开出首家无人店“苏宁体育Biu”。11月,京东同时发布无人超市、无人便利店。电商巨头的纷纷入场,瞬间刺激了原本一滩静水的无人零售,嗅到有利可图的创业公司争先恐后的加入,唯恐迟了一步不能闯入这片蓝海:
缤果盒子进一步加快铺设网点,线下落地四十余家门店;EasyGo未来便利店获得千万级战略投资,来势凶猛;便利蜂无人便利店首店于同年10月落地北京,抢占第一线……
无人零售不仅收获了电商巨头和创投公司的热捧,传统零售也不甘心于被新定义的“新零售”布局所抛下,纷纷加入战局欲分一杯羹:
17年6月,同属高鑫零售旗下的欧尚、大润发分别推出欧尚缤果盒子和大润发缤果盒子;同月,连锁巨头沃尔玛也推出了自助杂货售卖亭;饮料巨头娃哈哈与深兰科技签订3年10万台、10年100万台的TakeGo无人店合作协议;周黑鸭与良品铺子也分别于深蓝科技达成合作,实现全国门店的智能升级……
向来闻风而动的创投圈也不甘示弱,大多看好无人零售这个领域。从种子轮、天使轮、PRE-A轮、A轮各轮次皆有。目前为止,参与投资无人零售的VC/PE机构超过50家,融资总额近500亿。
马云曾说:“纯电商时代已死,未来属于新零售。”从开无人超市赚足噱头,到线下不断收购大型商超,对新零售的野心可谓十分高调。
仅一次大张旗鼓的高调宣传,就抢占了无人零售的关注和流量,在对自我品牌进行宣传的同时,也向无数人发出一个信息:阿里要进军无人零售了,头脑发热的投资者们,你们可以先去探路了。
而相对于脚步快、步子大的创业者们,阿里的表现显示出了猛虎扑食前的耐心和细致,虽然表面上在“淘宝造物节”大出风头后再无广为人知的动作,却在暗地里不断布局新零售,投资收购多家大型商超。仅目前就已知阿里巴巴拥有高鑫零售(欧尚、大润发都是高鑫零售旗下品牌)36.16%的股份,同时也是华联超市的第二大股份持有者。 共2页 [1] [2] 下一页 零售头条:京东X无人超市落地雄安 步步高推社区生鲜新业态 刘强东:无人超市目前是概念 需10年完善服务形态 京东无人超市快闪店来了 年内百家无人超市将落地 海信放话:今年落地3000家无人超市 威海首家无人超市营业 进驻刘公岛旅游码头 搜索更多: 无人超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