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人货架面临的推进阻碍仍难以回避。此前,无人货架因快速扩张而造成的运营水平落差,事实上直接反映了末端物流配送方面的痛点。北京商报记者了解到,目前几家头部企业基本都采用与第三方配送团队合作的形式,一方面配送质量、人员水平难以管控,另外,较低的网点销售额根本不能覆盖高昂、复杂的末端配送成本。快消品的毛利率通常在25%-30%,据小e微店CEO荣光透露,目前小e微店的物流配送成本大概占到销售额的7%,货损水平大概在7%-8%之间,另外还有额外的货架维护人员的人工成本以及公司后端的管理成本等,算下来还无法实现盈利。
另外,还有不少消费者反映无人货架提供的SKU选择太少,吸引力有限。王利阳表示,无人货架要具有核心竞争力,下一步势必要精细化运营,完善供应链开发面包、简餐、鲜切水果甚至自有品牌商品等,但是目前距离这一阶段还太远。
急需正名
风投资本已经冷静,巨头的援兵尚未抵达,无人货架市场规模较大的两家企业之间在此关头却在争执“盗抢”事件,似乎在自乱阵脚。不过面对种种质疑,几家头部企业在近几个月来也确实进行了一些调整和转型。北京商报记者了解到,便利蜂正在逐步将无人货架升级成智能货柜,以改善盗损问题;猩便利在部分网点上线了早餐预订服务;果小美进行了拼团业务的尝试;小e微店则在试水海南农特产品的线上订购、产地直发服务。
办公室场景的价值已被广泛认可,各大巨头不断入局也能体现这个市场还是存在机会的。即使在近期一直被唱衰,无人货架市场也不乏新入局者。北京便利店市场占有率最高的全时刚刚开始试水办公室智能货柜,苏宁也在3月宣布开始加速铺设无人货柜。市场仅存的几个玩家对办公场景仍充满信心,不过新的模式和故事能否为无人货架重新正名尚未可知。
王利阳表示,办公场景的即时消费需求确实存在,但仅靠销售快消品,客单价很低,确实不会产生很大的盈利,因此各家企业都在尝试将已有的线下客户流量转换到线上。线上流量价值的挖掘空间是无限的,不过当下对于无人货架企业来说,最根本的还是要把已有的线下网点运营好,至少盈亏平衡,保证企业先活下来,再谈其他模式可能带来的增量。
(来源:北京商报 记者:王晓然 徐天悦) 共2页 上一页 [1] [2] 拆货架、盗商品:无人货架到了刺刀见红的阶段 便利购、果小美被曝裁员,无人货架上演“绝地求生” 每日优鲜便利购裁员,无人货架头部玩家也躲不过劫数 无人货架宣告凉凉 30亿打水漂 果小美被曝融资失败要解散 无人货架进入巨头收割期 搜索更多: 无人货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