狗头最近探访了上海一家知名商场的知名连锁餐饮店,周末中午的上桌率居然只有50%,晚上也只是刚好坐满,相当于一天的翻台率才1.5轮。
照这样的情况发展下去,如何养得活一个企业?更不用提工作日了。服务、出品、品牌知名度等各方面都不差,为什么生意这么差?
这样的情况肯定不是个例,商场餐饮所遇的窘境与商场经营的好坏密切相关。一边有商场在势如破竹地开着,一边有商场客流稀少、垂死挣扎,反差如此之大不得不引起餐饮人的重视。
当大家都把目标锁定在年轻人身上时,殊不知,另外一台“人流发动机”却被忽视了。
凛冬将至
——商场餐饮之难
1、商场现状
——布局过密,竞争被激化
新开商场多
据统计,2017年全国新开商场达504个,与年初拟开业的970个相比,远远未达标。与2016年相比虽增长8.17%,但增幅却下降了约25%。
上海2017年新开业商场34个,居全国城市排名之首。一公里一个小商圈,三公里一个大商圈,甚至只要有人聚集的地方都建起了商场。
开了这么多,都能活得好吗?这种极度饱和的状态只会激化各商业体之间的竞争。
同质化严重
以前商业体分布呈现长方形,消费者能连续逛一整条街;现如今,一个十字路口周围都是商场,成圆形环绕,一边还不只一家。
各商场间的区分度并不高,你有服装我也有,你有餐饮我也有,商场间的同质化问题日益突出。
一个商场能同时满足消费者的多种需求,没必要再逛第二家,客流严重被稀释。
相互之间并没有太大区别
▲图片来源:中国上海网
餐饮比例加重
过去的商场内超市、服装、日用品是标配,餐饮占比仅10%左右。受消费升级的影响,体验式消费逐渐被提上日程,商场也看到了餐饮的聚客能力,纷纷增加餐饮配比。
餐饮配比从原来的粗放发展到现在的精细化。甚至有的商场一改消费者旧有的认知,把餐饮的比重加大至50%以上,整个商场几乎成了大型美食街。
琳琅满目的餐饮店
▲图片来源:大众点评
经营难度加大
过去商场少,占据绝佳的地理位置,开一家火一家,根本不用花太多心思做经营。现在就不同了,商场多了,消费者更挑剔了,对经营管理的要求相应高很多。
广告投放也成为商场营销的一部分,有的商场为了经营能投入上千万做营销,而有些只舍得投几百万甚至几十万,宣传不到位怎么引流?
部分商场看上去建好了,招商却犯了难,开业几个月,仍面临大面积“空窗”,停车场到现在都不敢收费。甚至为了吸客想方设法引入能自带客流的餐饮大牌,比如海底捞。
招商遇阻
▲图片来源:百度
为了让海底捞入驻,不仅免房租,还包装修,但像这样能自带客流的毕竟是少数。即便如此,就真能带来客流了吗?我看未必。这家爆满,隔壁没人的状况比比皆是。
2、餐饮现状
——开的多,关的也多
据国家统计局统计,2017年全国餐饮收入达3.9万亿元,同比增长10.7%左右,2017年的餐饮业算是完美收官。但是,在这一漂亮的数据背后,有多少餐饮未能在这一年完成使命?
2013-2017年餐饮增长状况
▲图片来源:搜狐网
西贝麦香村项目叫停;全聚德的小鸭哥拥抱互联网失败;“大家乐”撤出华东市场;味千中国上半年净利1.09亿同比暴跌80.9%,关店13家;茶香书香全面闭店……
这些大家耳熟能详的品牌都遭遇了挫折,也进一步证明了餐饮竞争的惨烈之状。
2017年全国一二线城市545家大型购物中心(商业面积≥5万)共关店10087家品牌,餐饮关店数量占比最高,达36%;其中,近10%的商场餐饮开业不到半年就被淘汰出局。
即便名气很大的品牌,平时的接单量也只有周末的两成左右。餐厅看似开门营业,实际上大家都在亏。写字楼周边,依赖工作日的客流而活,周末大都歇业休息。
现在餐饮同质化也极其严重,这家的火锅跟那家的火锅并没有太大的区别,甚至整体的风格也相似。区别小了,消费者选择你的几率就降低了,客流再一次被稀释。
恶性竞争、抄袭等不断充斥着餐饮业,餐厅的红利期日益缩短,“三月死”现象普遍存在,这是餐饮业激烈的竞争格局所致。
共3页 [1] [2] [3] 下一页
2017年商场餐饮仅两成盈利 开店潮伴随关店潮
商场餐饮已过红利期:返现补贴无底洞 仅两成可盈利
关店率高达80%的商场餐饮,究竟有哪些潜规则?
新业态引八方游客 国庆青岛商场餐饮异常火爆
兰州各商场餐饮线上线下销售 开走大众亲民路线
搜索更多: 商场餐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