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BR:阿里、腾讯也在做类似的尝试,推出了淘宝心选、企鹅优选等,但似乎目前影响力不是太大,这跟它们的能力或基因有关吗?
翁怡诺:跟能力、基因有一定关系,另外一点是赋予这件事的战略高度。这个模式是需要投入的,而且一上来就要巨额投入,因为在起初流量能力不够或者门店数还没有起来的时候,一定是亏损的。
这类商品的周转不像食品那么快,没办法一上来就下大单给供应商,所以一开始的匹配很难,或者说,当单店模型还没有测出来的时候,店也不敢开得太快。所以做这件事,不能说先投入几千万元试一试,必须要有很强的信念一定要做好才行。
前面说过的商品能力也很难。在这些平台中,产品做得比较好的小米是有产品基因的,名创优品、网易的选品等也是自己在做。对于创始人或操盘手来说,本身要对生活有热爱,必须认识到整件事情里最核心的是商品,而不是开店或扩张。即便不能做到每件产品都专业,但至少从态度上能看出倾向,每次开会是在聊开店还是在聊产品?这是价值观的问题。
CBR:有人将网易严选这种模式视为将来可能媲美淘宝、京东的电商“第三极”,你认可这种说法吗?
翁怡诺:其实这都属于零售业态不断演化的方向。淘宝、京东已经变成了全品类平台,目前需要攻克的是生鲜高频的品类,这是线下对线上最有优势的地方。看起来京东已经将B2C电商做到了极致,但盒马又提出了新的逻辑,即仓店一体的本地化电商,比早年的O2O多了一个物流逻辑。这些都是零售业态的演化,无所谓谁更好。如果网易严选把生活方式用品这个品类做得有很大流量能力的话,它自身就是一个小而美的平台。
CBR:“小而美”是说它的规模不可能做得很大吗?
翁怡诺:没必要一定从规模去比。淘宝、京东某种程度上是一个自由市场,包括商家与用户自己撮合交易。网易严选实际上是一家自有品牌店,自己开发设计商品,品类和SKU有限制,不可能什么都做,所以它是有天花板的。实际上,它们两者一个看GMV(Gross Merchandise Volume,成交总额),一个看revenue(营收),本质上是两回事。
零售商自有品牌或引发大变局
CBR:目前以网易严选为代表的这类平台在未来应该还会继续演化,关于演化方向有没有一个基本的判断逻辑?
翁怡诺:首先,这类平台的商品结构会不断迭代,名创优品的商品结构跟三年前相比已经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比如它的玩具变得越来越多。其次,产品会渐渐IP化。比如原来卖一个杯子,只要设计感好就是差异化,就能卖得动,后来会发现设计感好已经不够,单是名创优品或网易严选的品牌已无法满足消费者差异化的需求,这时可能就要加入文化内涵,比如在杯子上贴个HelloKitty或熊本熊图案,或者罗振宇的头像,价格又可以高一点。
正如前面所说,现在这波潮流的主线是性价比。在之前的时代,流量被线下的百货商场垄断,大家都玩高加价率的模式,百货轻松赚了那个时代的钱。现在,折扣变成了一个全球性的逻辑,如今美国最牛的零售业态就是折扣店,其背后就是自有品牌能力,好市多(Costco)、阿尔迪(Aldi)都是典型代表。
这是全球在同时演化的一个趋势,很多逻辑在国外先出现,但中国市场又有一些国外没有的特质,比如线上流量。海外的线上流量不强,所以网易严选这种平台国外就很少有,大多是连锁业态在做。中国的线上发达,所以就出现了用线上流量来孵化自有品牌的现象。
但它们的内核是很像的,比如把加价率降低,把更好的商品传递给消费者;再比如,现在无论是零售商还是品牌商,都越来越强调产品能力。
在国内超市,零售商自有品牌的占比大概只有5%,而欧洲已经平均超过50%。欧洲是全球零售商自有品牌占比最高的地方,像阿尔迪、利德尔(Lidl)这样的折扣零售商,自有品牌占比已经超过85%,其实已经很难界定它们到底是零售商还是品牌商。
说到底,商业最本质的东西,无非就是流量跟产品能力。
CBR:这样说来,这波潮流对品牌商来说一定会带来冲击。
翁怡诺:肯定有影响,其实自有品牌打的就是品牌商。
当自有品牌发展到一定阶段,也会出现一些很有意思的事情。从总量来看,零售商自有品牌很可能会超过SPA模式的品牌,想象一下如果沃尔玛的一半商品都出自沃尔玛自己的供应链,那将是多大的生意?
在某种程度上说,零售商自有品牌也许是未来可能影响中国零售商业变局的一个重要因素。
再比如,在欧洲还出现了一种现象,即自有品牌商和最大品牌商的“合谋”。举个例子,阿尔迪超市里80%都是自有品牌之后,可能出现一种结果:可乐只有两种,一个叫可口可乐,一个叫阿尔迪可乐,可口可乐卖1块钱,阿尔迪可乐卖4毛9。这两者之间会达成平衡,可口可乐仍然有人喜欢,但没钱的人就喜欢4毛9的,结果其他品牌的可乐就消失了。
老大仍然是传统品牌,老二是走量的自有品牌,老三、老四、老五等全部都被挤没了,这就是合谋。
商业进化到后来就是大的吃小的,小品牌会越来越少。但反过来说,同时又有另外一种可能性,即一些小品牌可能会比较适合一些新兴流量渠道,比如借助小米就出现了许多新品牌,这又是一种新的演化。这些品牌不通过百货、超市等传统渠道,它们抓的是碎片化流量渠道来的人流,满足一部分特定客群的调性,大品牌顾及不到这些。发展到后面,这些新品牌跟大品牌之间又会产生新的博弈,如此周而复始。
(来源:中欧商业评论 翁怡诺 罗真)
共2页 上一页 [1] [2]
壳牌全球零售业务执行副总裁柯一凡到访京东 双方共展生活业务的电商化发展
共寻互联网零售体验新模式,壳牌全球零售业务执行副总裁访问京东
印度零售市场潜力爆发 超50家全球零售商想进入
2017年全球零售市场力量及趋势分析报告
2017年全球零售报告:实体店购物热度回升
搜索更多: 全球零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