困境
为降低成本,生鲜不“鲜”,陷入恶性循环
佰莲生鲜超市相关负责人陈先生坦言,种类齐全的大型超市“一站式”购物确实更具吸引力,而为了吸引更多客户,生鲜超市往往会尽力提供更多产品,除了蔬菜、水果,还有肉类、腊肉或者包装产品等,这大大增加了人工、管理成本。
高昂的成本,远高于菜市场的损耗,让生鲜超市的规模发展很难与效益成正比。
记者走访发现,目前株洲的生鲜超市赢利的仅占少数,大部分处在保本或亏损状态。何先生也发现,珠江北路上一家常去的农夫果园,最近也换成了煲仔饭屋。在庐山路,一家生鲜超市放着高音喇叭推广销售。记者了解到,该店已屡次因为高音喇叭被投诉扰民,如今仍坚持使用。
该店员工告诉记者,已把喇叭音量调小不再扰民,如此做法也是为了应对离店20米另一家生鲜超市的竞争。佰莲生鲜超市相关负责人陈先生说,“我们卖不出的水果、蔬菜,不久后就会全部扔掉。”
一些小型连锁或夫妻生鲜超市却难以做到如此“大方”。刘志林说,一家百来平方米的生鲜超市每天的营业额在 2000 元左右,已经算是不错了。有的店主怕卖不出去所以总是少量进货,进的越少批发价越高,久而久之形成恶性循环,最终关门。
个案
开了将近一年选择关店,亏了几万元
一开始,刘志林的生鲜超市生意确实不错,新鲜的水果蔬菜加上紧挨着小区,吸引了不少客户。但没多久他就发现,生鲜超市的经营成本远比菜市场摆摊高,没卖出去的产品,是该换掉还是继续售卖,这也让他纠结。
到了第二个月,刘志林就发现人流开始减少,“水果、蔬菜没有以前的新鲜了,来的人就少了,囤积的产品就越多越不新鲜,形成了一个恶性循环。”2017年上半年,刘志林选择关店,“没赚钱不说,还亏了几万元。”
“到了明年初,一批生鲜超市房租到期,那些留不住消费者的肯定会转让或转行,到时有可能又出现关店潮。”刘志林说。
业界谈出路 :升极经营管理模式,才能真正发展起来
株洲生鲜超市正经历着开一批、倒下一批的历程,大型连锁的生鲜超市情况则相对要好许多。
因购物习惯无法短期内变化,株洲农贸市场、马路临时菜场依然是生鲜超市强有力的竞争者。生鲜超市由于受营业面积限制,一方面不可能品类齐全地销售生鲜食品,另一方面,生鲜超市要把顾客从传统的农贸市场中吸引过来,首先要降低价格。
陈先生说,与现代化管理配置相适应的电脑、软件系统、保鲜设备、生鲜物流等等硬件投入必然加大超市的成本支出。同时,蔬菜利润低,保鲜期又短,在保证规模档次不下降的前提下,如何让市民享受到实惠是超市经营者面临的最大难题。
陈先生说,就现阶段而言,生鲜食品超市经营者在扩大规模的同时,要注意降低成本,提高管理质量。 同时,超市的业态决定了要采取现代化的经营管理模式,提高人员的服务水平和效率。而大型连锁生鲜超市,在经营管理模式上更成熟、完善,因此生命力也更强,盈利可能性也越大。
厦门大学经济系徐华教授认为,代表未来发展趋势的生鲜食品超市与传统的农贸市场,一方在成长壮大,而另一方在逐步消亡,而前者在成长过渡期中的“阵痛”不可避免。
株洲业内人士预测,株洲生鲜超市要真正发展起来,至少还需要三到五年的时间。
(来源:株洲晚报 记者:赵露) 共2页 上一页 [1] [2] 电商周报:京东推出生鲜超市 苏宁创8年最高增幅 与盒马肉搏 京东首个线下生鲜超市7 Fresh将开业 京东发起线下攻势 首家生鲜超市将开业 王府井联手首航布局社区生鲜超市 五年开50家 破解“菜价贵” 贵阳市将新增20个惠民生鲜超市 搜索更多: 生鲜超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