餐饮业在标准化、供应链的强大推力下,也正在加速向零售化迈进。堂食+外卖+可流通食品商品,破解传统餐饮“三高一低”,甚至实现规模化指数级增长。
餐饮一旦向零售化打通,其实就是另一个快消行业。对比下国内部分上市餐饮品牌与食品快消品牌的市值,发现目前中餐品牌的市值大多在30-40亿港币左右,最近涨的最猛的呷哺呷哺是76亿港币多,然而去年刚刚在香港上市的周黑鸭市值逼近200亿。
资本化:餐企越来越拥抱资本
在过去,餐饮业并不被资本看重,一是行业透明度不高,二是产品标准化程度不高,难以具备规模化和高成长性,资本不愿意投,也不敢投。再加上俏江南、大娘水饺跟资方撕逼的个案事件,让很多传统老板对资本望而生畏。
但是,这两年随着大量跨界创业者涌入餐饮业,移动互联网技术的渗透,餐饮业正在加速成熟。更多资本的视线在转向餐饮业。西少爷、遇见小面、喜茶、美奈小馆、松哥油焖大虾……不少新一波拿到资本的餐饮品牌正在加速奔跑,所涉及的品类也从过去“高冷”正餐变得越来越接地气。
不久的将来,餐饮业也会像其他成熟行业一样,创业者+资本成为标配。在资本的推波助澜下,餐饮老板们也将真正从开餐馆的小老板向做餐饮的企业家转变。
决胜供应链:没有供应链优势的企业很难获胜
乐凯撒把供应链能外包的都外包,牧之初心的牛肉直接跟加拿大牛肉协会官方合作,巴奴毛肚火锅抢占了新西兰毛、锡盟羊肉、石柱红辣椒等一流食材资源,喜家德连一颗土豆都要严格要求尺寸。在2017年,还有多家餐饮企业“参股”到自己的供应链企业……
这几年,餐饮的供应链可谓发展迅猛,中央厨房产能整合、国际化食材供应加大、上游食品工业触角下沉、专业的餐饮供应链服务层出不穷、深入原产地对优质食材“掐尖”式抢占……这背后,是大量老板对餐饮业规模化、企业化发展的需求。
餐饮前端的规模,取决于后台的供应链支撑。餐饮业已经到了PK供应链体系的阶段,没有供应链优势的餐饮企业将很难在竞争中制胜。如果只做一两家店,你可以追求匠心,不需要标准化供应链。但如果你想要做规模连锁,供应链就是你的护城河。
马太效应加剧:大树底下不长草
“凡有的,还要加给他,叫他有余;没有的,连他所有的也要夺过来。”这句话出自《圣经-马太福音》,后人称为“马太效应”,意思为:强者愈强,弱者愈弱。
今年年初,内参CEO秦朝跟某餐饮老板聊天。被问及今年大动作时,他的答案是:大树底下不长草!他在大本营已经把几个跟得最紧的品牌排查了一遍,列出每家前几名最赚钱的门店,然后就在他们旁边选址开店。用价格、品质、服务体验等组合优势击垮对手,让自己彻底成为品类之王。
这个老板手握数千万美元著名基金的风投快速崛起,他一边向全国扩张,一边在区域市场集中兵力攻城拔寨。那些竞争品牌最赚钱的那几家店,能够占到总营业额的40%-50%以上,一旦这些店被挤垮,将导致全线崩溃。
截止到10月,这个老板正在一点点实现目标。而跟他类似的强势品牌们,对主流消费群认知的占领,让弱小品牌迅速被边缘化,丧失对顾客的吸引力,然后被挤出这个跑道。而且强势品牌背后对房租的议价能力、对产品的定价优势、人才的吸附能力、以及供应链采购的成本优势等,都会演变成系统的竞争优势。
马太效应,在餐饮业会越来越凸显。
(来源:餐饮老板内参) 共2页 上一页 [1] [2] 被频频跨界打劫的餐饮业如何打响一场正名保卫战? 国务院食安办等14部门联合提升餐饮业质量安全水平 微盟智慧餐厅荣获“金鼎奖-2017中国餐饮业十佳信息化企业” 绿爱广告糖跨界进军餐饮业 餐饮业勿照搬“流量思维” 市场对网红店疲劳感显现 搜索更多: 餐饮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