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餐饮消费环境需求因素之二:非餐饮消费需求
典型代表:日系便利店
在上海,随处可见的日系便利店有7-11、罗森、全家等,这样的便利店90%以上的利润来自于食物,日系便利店以面包咖啡切入地铁和社区,早期以包子和关东煮开启了热食模式,之后慢慢增加可用微波炉加热45秒出餐的便利盒饭、便利热食、冷食,明目张胆的打起了女性白领盒饭的生意。
以全家便利店为例,它的食品产品线覆盖之广能让人咋舌,便利盒饭几乎占了门店位置四分之一,基本品类包含了中式、西式、日式、韩式等的盒饭,各式饭团、沙拉、三明治、甜点、纯小菜和纯肉餐等,而且产品线几乎每月每周更新一次以上。
在这个没有主打到几乎全是主打的便利店餐厅和正常餐厅的区别在于它的宣传点:我们什么都有,想吃就来。
同时这个神奇的伪餐厅除了售卖公司配送的便利盒饭外还和留夫鸭、山林熟食等品牌合作,而自带的小食、酸奶、饮料等联合起来,对一些选择恐惧症、不知道吃什么、什么都想吃的小女生、小孩子们看起来几乎就是一个花样美食天堂。
前段时间,筷玩思维的记者走访了多家日系便利店后,对一些隔壁的餐饮店老板咨询便利店餐饮售卖的快餐算不算对餐饮业的跨界打劫得到以下回答:
某沙县的老板如是说:怎么不算打劫呢,这根本就是挂羊头卖狗肉,便利店就好好卖文具、饮料和小百货嘛,卖什么盒饭,多管闲事。
在谈及便利店餐饮服务的影响后,有些老板蛮乐观的说:不担心,我觉得大部分还是挺难吃的,而且回头客较少,多是去吃着玩的,我们新鲜制作还是有优势的。
经过几天走访总结出来,餐饮业的从业者确实不太看好也并不喜欢便利店餐饮,毕竟便利店餐饮还需要沉淀和技术优化,目前顾客跑过去只是好玩,等玩腻了还是要回到正规餐饮门店。
不过筷玩思维认为,便利店餐饮强大的品牌后盾和更新能力在未来还是能够在餐饮业的江山分出一亩三分地的,而这场争夺战在现在和未来还需要看餐饮从业者能否从中反思和学习出对自身有利的东西出来,这些才是最值得思考的。
介绍完背景,筷玩思维提出一个问题,餐饮业如何打响行业反击保卫战?
让我们回到餐饮本身,它的消费本质是吃的过程+消费场景,而餐饮品牌让吃的过程升级到吃什么品类和吃什么菜系的品牌消费场景。
在市场不断被细分和优化,消费者对吃的满足度和要求越来越高,到当顾客不能被商家能提供的和行业仅有的服务所满足的时候,消费者对吃的需求反而降到极点,有些顾客选择给熟悉的店家差评发表不满,而有些顾客就跑去逛商城而走入商场+的餐厅去,还有些顾客走入疯狂排队的网红餐厅去。
然而,无论餐饮门店行为到餐饮品牌行为都脱离不开为了吃而吃的消费本质。
回到顾客的消费行为需求中,消费者每个月总有那么几天:不知道吃什么→不知道想吃什么→什么都不想吃→不想吃还得逼着自己去吃,这种为了吃而吃到为了吃而不想吃的行为产生的烦躁基因就会释放到正规餐饮中去,这时候消费者宁愿到处拖延消费选择,然后无可奈何躲到便利店里面无表情旁若无人的乱选抑中,因为他们更愿意让选择产生延迟性和困难性。
让我们用一个段子来细说这样的心理历程,看一个筷玩段子:
中午时分,一白富美走在路上思考:又到吃饭的时候了,饭没胃口,面太难吃,可是不吃又不行,公司周边的餐厅好像千年都不换一回,什么都吃过了,妈蛋!黄萌鸡太LOW,烤鸭太贵,汉堡太弱智,这简直没东西吃,算了还是去那家网红餐厅排排队吧,反正人多正好可以冷静一下,妈蛋,这真是What a fucking day啊!
在了解了非餐饮消费环境需求的跨界入侵下的消费者心理存在要素后,我们从网红餐厅、非餐饮消费环境餐厅、非餐饮消费需求餐厅的大能者们中提炼出一个成功要素:高逼格的消费满足感,但是,这不是一个词,而是有关联的两个词:高逼格和消费满足感。
在读取了前文的解析后,我们发现高逼格的消费满足感在餐厅的体现中几乎和菜系、品类、味道、摆盘、服务员等餐厅基本要素毫无关联,所以我们再来思考如何从跨界餐饮行为和顾客消费需求行为中,学习一些独特的要素来打响这场带着神圣归属感的行业反击保卫战。
筷玩思维记者走访多家餐厅后选取了几家比较有代表性的餐厅来和大家一起思考这个问题。
共3 页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国务院食安办等14部门联合提升餐饮业质量安全水平
微盟智慧餐厅荣获“金鼎奖-2017中国餐饮业十佳信息化企业”
绿爱广告糖跨界进军餐饮业
餐饮业勿照搬“流量思维” 市场对网红店疲劳感显现
北京餐饮业规范经营新规
搜索更多: 餐饮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