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7日,引发关注的北京首家无人咖啡店撤店,它存在的时间仅五天,期间的火爆程度可以从一个事实看出:
一台自助咖啡机的原材料补充一天两次,而在无人咖啡店运营的五天里,每半个小时便需要进行补充。这种火爆场景也可以从其他媒体的照片看到——位于对外经济贸易大学的这家咖啡店一直持续保持队列。
这么火爆的店面,还有时下火爆的“无人店”概念,为什么会撤店了呢?
无人咖啡店的背后“操刀手”张阳独家回应了品途商业评论:经过几天的运作,无人店的模式被证明行得通,这几天运营是为了测试场景,“单独的无人咖啡售卖机不具备坐下聊天的场景”。还有一点,北京首家无人咖啡店的主要设备——友饮咖啡机的四代机在测试中,与三代机相比,四代机的主要技术提升为机械手臂。“此次测试证明,四代机的用户体验优于三代机。”
咖啡消费潜力巨大
有技术背景的张阳此前一直从事零售行业,他个人也是个咖啡深度用户,在决定做友饮咖啡机时,他进行过一系列的调研。
在北京的711旗舰店里,咖啡的销售占到全店约60%,是一个便利店里销量最高的单品,从全球数据来看,芬兰平均每人每年1240杯、瑞士800杯、美国400杯、日本200杯、韩国140杯、中国台湾40杯,而目前平均每个中国人每年的咖啡消费量仅有4杯,北京、上海、广州等大城市平均每人每年消费量也仅为20杯。存在巨大的成长空间。
中国咖啡市场还只是处于萌芽阶段,我国的咖啡年消费量仅为20万吨。对中国人来说,每天饮用咖啡的人毕竟还属于少数,对于绝大多数消费者来说并不是生活必需品。但是随着新兴消费阶层的崛起,中国的咖啡行业保持着高速的发展。根据伦敦国际咖啡组织的统计,与全球平均2%的增速相比,中国的咖啡消费正在以每年15%的惊人速度增长,有望成为世界上最具潜力的咖啡消费大国。
这样的环境下,张阳认为,中国人喝咖啡的习惯会慢慢提升,会达到每人每年40杯甚至80杯的数量。在现有的消费场景之外,新增的咖啡消费场景也将成为带动咖啡消费的主力军。
据星巴克公布的2017财年第二季度财报显示,全球和美国市场同店销售增长3%,低于华尔街分析师预期,但是,中国同店销售额增长7%。尽管星巴克在中国每年以500家店的速度增长,但其实是地域性的增长,特别是在几乎快饱和的一线城市,急需要拓展星巴克连锁之外的其他消费场景。
未来的咖啡消费场景除了连锁的咖啡店外,便利店、夫妻店以及无人咖啡机等新增的消费场景也将成为主流。特别是在校园或者一些不具备开星巴克的公众场合,友饮无人咖啡机跟学校或者写字楼里面的现有环境相结合,打造一个喝咖啡的场景。
张阳告诉品途商业评论:“友饮的客单价是星巴克的35%左右,友饮跟星巴克的是差异化的,在客户服务、咖啡制作上也都在向星巴克学习,友饮肯定成为不了星巴克,但是星巴克也成为不了友饮。”
做无人咖啡机的初衷
零售行业出身的张阳认为实体零售的获客成本、人力和房租成本等难以避免,他希望有一种业态可以克服这些成本,而这种业态又不会过分的被电商所替代,因此就想到了自助设备。
找到了这样的单点切入后,站在消费者角度,张阳表示:“每天下午2点到5点,咖啡是大的销售单品,消费者既然能接受花半个小时点外卖下楼取单,那么就更能接受在无人咖啡机前花一分钟打一杯现磨咖啡。”
目前便利店买到的咖啡是速溶型,但现磨咖啡的需求正在上升,在欧美市场,现磨和非现磨的占比是4:1,但是在中国,现磨咖啡和非现磨咖啡的占比是1:4。
一杯现磨咖啡在2分钟内会挥发超过70%的香氛,而外卖咖啡最快也要15-30分钟,如果消费者特别追求品质的话,无人咖啡机是可以替代这种缺失的。张阳称:“做无人咖啡机商业上不一定有很大的突破,但有很大的意义。”
张阳表示,目前,友饮在北京、上海、沈阳、大连、山东铺设了几百台咖啡机,每一台咖啡机可以打100多杯咖啡。
在北京的首家无人咖啡店里10平方米的店面,第三代无人咖啡机和第四代无人咖啡机两种,顾客可按照自己的喜好在咖啡机面板上选择拿铁、美式咖啡、奶茶、可可等20余种饮品,并可根据自己的需求设定奶糖比例、冷热温度等,设定完成后进入付费环节,饮品价格在9.9~15.9元之间,有微信或支付宝两种支付形式,支付完成后就可看到机器里的机械手臂开始制作饮品。 共2页 [1] [2] 下一页 电商周报:阿里建购物中心 苏宁开无人店 西南首家无人店“GOGO无人超市”亮相成都大悦城 无人店、快闪店、概念店,再看商业的“从0到1” 苏宁首家无人店,为何不卖食品卖起了体育用品? 苏宁开出首家无人店 这将是智慧零售的方向? 搜索更多: 无人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