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需求和商业模式的不断成长,(连锁便利店)未来会迎来大幅度增长”
在北京银科大厦上班的左静,最近午餐有了新选择。楼下一层新开了家便利蜂便利店。盒饭等鲜食种类不少,二层还有可供休息的餐饮区,进口商品比较多,有她爱喝的乐纯酸奶,甚至还有海淘商品柜。“我以前中午吃饭只能去附近餐馆,现在多了便利店的选择,节省时间,价格也不贵。”她告诉《商业周刊/中文版》,最常吃的午餐是寿司,一盒单价约16元人民币。
加速占领北京的便利店们
首家便利蜂便利店于2017年情人节正式开业,现有五家门店均开于北京中关村创业大街附近。创始人是曾任7-Eleven北京大区经理、2015年创办邻家便利店的王紫。邻家也是一家新兴品牌,成立不到两年,现在北京共有近80家门店。
便利蜂背后的投资人是去哪儿创始人庄辰超。2015年,携程和去哪儿合并后,他离职创建斑马资本。2016年12月,王紫从邻家离职,加入斑马资本独资创立的生活家(中国)实业公司,成立便利蜂。
2015年王紫接受《中国企业家》杂志采访时指出:
“一个业态有其发展阶段,连锁便利店业态起步比较晚,模式还是很先进。随着需求和商业模式的不断成长,未来会迎来大幅度增长。”

投资主要来自互联网资本的便利店便利蜂
便利蜂不是个案。为抵御电商侵蚀,应对经济下行,传统零售商也朝便利店转型。2017年3月,继2005年持有柒-拾壹(北京)有限公司(北京地区7-Eleven的运营方)25%股权后,王府井百货集团与河南便利店品牌爱便利合作,成立合资公司在北京地区发展“社区便利店”项目,通过加盟的方式,将街边夫妻小店转为品牌连锁便利店,计划未来三年实现加盟连锁店不低于3000家,直营店不低于1000家。
外资便利店品牌同样加快布局北京市场。
2014年进入北京市场的日系品牌全家FamilyMart,目前在北京有20多家分店,2017年正式开放加盟,将在北京地区快速发展;
家乐福旗下便利店品牌“Easy家乐福”2014年底在上海开业,也计划2017年进军北京;
2016年11月,在日本的规模仅次于7-Eleven的日系便利店品牌——罗森也在北京开放加盟,罗森目前在北京拥有48家店铺,少于7-Eleven的200多家,计划近两年提升便利店的密度,产生规模效应。
“随着近年消费升级,年轻人更加接受便利店的消费模式,北京城发展地区越来越大,都市人的消费时间越来越少,加上城市交通的拥堵,家门口的便利店越来越受青睐。”家乐福便利店项目负责人杜立伟对《商业周刊/中文版》表示。
“便利店是一个朝阳产业。上海地区便利店的增长目前处于停滞状态,更多是相互间的蚕食。相比起来,北京还是一片蓝海市场。”
罗森中国区总经理张晟这样告诉《商业周刊/中文版》。“即便在资本不断涌入的情况下,北京便利店的市场空间仍然很大。”全家公关负责人纪惠淋也很看好。北京市商务委委员赵卫东在2017年3月对《北京商报》表示,北京正在调整商业结构,社区商业尤其是便利店的发展迎来了最好的时机。
消费习惯的养成也有利于便利店行业的发展。“十年前,便利店开始在中国大力发展,当时3岁的消费者,现已习惯了明朗、干净、明码标价、良好服务体验的便利店。”纪惠淋观察,消费习惯在逐渐培养、消费结构也在不断改变,虽然某些区域还处于培养阶段,但未来势必迎来巨大的发展。

整体来看,便利店是实体零售店少数还在增长的业别。根据尼尔森的研究,2015至2016年的中国市场,便利店的渗透率从32%上升至38%。2015年,连锁便利店这一渠道对快速消费品销售额增长的贡献达到约9%。
这样的趋势在大多数快消品品类中均有所呈现。在便利店渠道,家用清洁产品的销量增长高达11%,但在大卖场渠道却降低了4%;食品、方便面在便利店中销量增长超过6%,但在大卖场中的销售额下降了近12%。“小型渠道会变得更加重要。”尼尔森预计,2016年便利店渠道的增长将达到9.8个百分点。
中国产业研究报告网发布的《2014-2018年中国便利店行业市场前景及投资咨询研究报告》称,未来几年中国经济仍会处于较快平稳发展态势,便利店的发展也将进入黄金时期,便利店将成为最具有竞争力的业态之一。
个别城巿来看,相较上海、广州、深圳等一线城巿,北京便利店还有很大的成长空间。中国连锁经营协会发布的中国城市便利店指数的报告显示,2014年平均每2975个上海人拥有一家便利店,2015年为3466;北京2014年为2.07万,2015年则为7185。“上海数字下滑,在于便利店租约到期或盈利不好,因而关店数目增加。”这份报告如是分析。
但是,拓展北京便利店巿场并不如想象中容易。长期以来,不仅零售业内的人讨论,日常生活中迫切需要便利店的都市青年也在网络社区知乎上猜测缘由:北京只能做“三个半”生意——
冬季严寒,人们多宅在家里,便利店只能做半年生意;
北京马路宽且有隔离带,不能像在南方城市一样随意横穿马路,只能坐半条路的生意;
北方人没有夜生活的消费习惯,只能做半天的生意,而在南方城市,晚上是便利店的一个消费高峰期。
共3页 [1] [2] [3] 下一页
本土便利店:鲜食与自有品牌商品是方向?
2016年连锁百强超市增速仅便利店一成
罗森在上海开出首家足球主题新概念便利店
拒绝成为电商附庸 便利店为何难成新零售风口?
中国连锁品牌便利店近10万家 电商巨头已无法打败
搜索更多: 便利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