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北京的城市名片以及著名的3大传统商业区之一,北京西单商圈相对于外地游客喜欢的王府井和外国友人更钟情的前门大栅栏,对本地年轻人更有吸引力。这里是年轻人感受街头时尚的聚集地,也是他们的一种生活习惯。
多方入手做创新文章
近年来,针对快速发展的互联网对消费者购物习惯带来的变化以及实体零售竞争压力大、面临商品同质化挑战等问题,北京西单商圈瞄准年轻消费者作创新文章,不断提升竞争力和品牌美誉度。
据介绍,北京西单商圈从2008年起加大了升级改造力度。一方面,逐渐清理淘汰散兵游勇的自由商户和密密麻麻的临街商铺,新增美食小吃、电影院、咖啡馆等,吸引80后、90后的目光;另一方面,重塑并传承西单商业文化。2008年,让消失了85年的西单地标——瞻云牌楼重新矗立在西单文化广场。2014年,完成拆除了西单民族大世界商城主体,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立蒙藏学校旧址进行了全面修复。2016年10月10日,以“德之传承”为主题建成的西单商业文化博物馆正式开馆。西单也是全国著名商业街区中第一个建立商业博物馆的商业区,通过商业溯源、牌匾文化、诚信为本、历史传承等板块,全面展现了西单这个具有百年历史的商业街区的变迁和发展。
同时,北京西单商圈还加强商业街区管理。以“一流环境、一流秩序、一流服务”为目标,制定了科学的安保制度、环境卫生作业标准以及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等,并加大了对顾客投诉的处理力度,营造良好的购物环境。2016年,北京西长安街街道办事处还重新公布了西单商圈“商业诚信服务公约”,包括“质量保障,遵守国标”“明码标价,诚信经营”“消费争议,快速解决”“多种支付,便捷结算”“WIFI畅享,极速体验”等内容,引导商家与时俱进加强诚信经营,强化立街之魂。
基于快速发展的信息技术,北京西单商圈还着手智慧西单建设。2009年,西单商圈就建立了全国首个“密集人员场所预案系统”,这也是北京市场首次在公共场所使用的科学预警系统。目前,西单商圈日均客流量达15万人次,高峰期客流量达60万人次,年客流量在5000万人次以上。 共2页 [1] [2] 下一页 北京西单商圈重启线上平台打造e商圈 北京西单商圈现状:统一定位的喜与忧 揭秘西单商圈如何将1万消费者变6万客流 北京西单商圈首度玩起共享经济 电商双十一大战影响线下 北京西单商圈组团留客 搜索更多: 西单商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