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9·30调控新政落地后,与住宅领域的萧条相比商业地产领域正在经历着新一轮洗牌,大宗交易频繁出现,老的资本撤出与新的买家进入成为了市场主旋律。例如,2016年10月26日,长江实业地产有限公司宣布,与李嘉诚海外基金会将以200亿元代价出售双方共同持有的上海世纪汇广场全部权益;2016年10月28日,太古协议向LuckyMelody Ltd出售九龙湾商厦物业,现金代价65.28亿元,太古地产有限公司预期录得溢利约11.7亿元;同样是2016年10月28日,万科接手凯雷旗下的上海中区广场,媒体披露最后价格为23.75亿元;2016年11月1日晚间,王府井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发布公告宣布,公司拟以支付现金并承接债务的方式向王府井国际购买其持有的贝尔蒙特香港有限公司100%股权,涉及交易对价为人民币53.73亿元。
纵观本轮商业地产集中出让,大部分涉及外资和港资的撤出,从黑石、凯雷到长实、太古以及贝尔蒙特,而接手的包括万科、王府井等内资企业以及金融企业,在长实出让的中环中心中就涉及到越秀地产和中银。
实际上,截至2015年底,中国商业地产资产总规模超过8000亿美元,成为全球第二。结合《中国商业地产投资指数报告》,对过去五年中国商业地产投资领域进行了系统梳理,以期有全面、客观而专业的判断。上述报告包括五个方面:行业投资指数,开发商投资指数,大宗交易投资指数,消费市场指数,以及商业物业效率指数。本文以此为基础,着重分析商业地产大宗交易领域的一些特点和趋势。
一、投资周期
近年来,中国商业地产的大宗交易呈现比较大的波动周期。首先是信贷政策直接影响大宗交易规模。2011年,央行6次上调存款准备金,上调后大型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达21.5%,中小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达18.0%。由于大宗交易谈判期较长,因此直接导致2012年机构大宗交易规模萎缩。其次,由于资产价格上涨,无法满足机构租金年回报率预期,2016年上半年成交大幅下降。伴随着住宅价格的一路高涨,商业地产的价格也出现了上涨,卖方销售预期大幅增加,导致整售物业价格与散售物业趋同,机构观望情绪加重。 共2页 [1] [2] 下一页 卖家具的跑去盖楼 宜家“另辟蹊径”的商业地产之路 绿城商业地产发展进入快车道 战略牵手皇庭国际 商业地产进转型期 体育+商圈能带来双赢吗? 2016商业地产成交量创新高达2090亿 上海问鼎 商业地产库存如何有效解决?苏州政府放大招 搜索更多: 商业地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