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城市治理需要加减法。拆除违建,治理“开墙打洞”把北京非首都核心功能疏解推至街头巷尾,深入城市发展的每一个细胞。2016年,北京已经拆除违法建设2313万平方米,创下历史新高,数字背后伴随着低端业态挤出,重点街道商业模式转型升级,北京的城市功能也在悄然重塑。北京商报《拆违之路 新生之城》系列报道截取不同维度的“剖面”,以此记录拆除违建进行之时,一座城也在通往新生之路。
从东到西,从南到北,北京的大街小巷、街道里的社区正在发生着一种相同的变化:社区底商和街边低小散乱的小门脸越来越少,违规的私搭乱建越来越少,不少社区周边正悄然回归着原有的整齐和宁静。这种变化背后是北京社区商业模式的升级和城市功能的重塑。没有了从前的街边摊、夫妻店,居民家门口消费并不会被阻断,智能终端、品牌企业正在加速进入。拆违还在进行,北京的社区商业也在借势完成着升级与完善。
告别各种“洞”之后
位于东直门外大街15号楼“爆肚皇”是有着30年历史的老北京小吃,一套普通三居室和一套一居室打通后改造的门脸房,吸引了众多食客慕名前来,大快朵颐。现在,“爆肚皇”绿底黄字的大招牌斜靠在墙边,两扇窗户半堵墙取代了原来的大门。事实上,“爆肚皇”所在的15号楼所有底商都已经封堵并恢复成社区居家原状,并重新刷上了粉红色,与原有灰白色的楼体截然不同,外围加上了栏杆防护。两座石狮子以及石狮子前方一条铺了砖石的小道和小道两旁的绿植都显示了这曾经是一个可以进入楼内的入口。10月26日,随着施工人员将“爆肚皇”挂了30年的招牌拆除并完成阳台封堵和绿地恢复,标志着东直门地区最后一处“开墙打洞”的店铺完成整改,东直门街道也成为东城区首个无“开墙打洞”的街道。
东直门街道办社区服务中心主任孙爱青告诉北京商报记者,在原有的低级业态疏散之后,街道明年的重点工作是引进蔬菜零售、便利店、超市等八大便民业态,还包括健康、养老、文化、体育等业态,这些业态全部要求是品牌化和连锁化企业。
将视线转移到北京西部的石景山区,这样的变化也在同步发生。鲁谷社区永乐西区25号楼的居民再也不用忍受楼底下一字排开的菜贩摊位和每天收摊后到处丢弃的蔬菜水果垃圾,取而代之的是一座新建的永乐社区生活服务中心,宽敞、明亮、卫生、有序,周边居民很快就依赖上了这座融合了蔬菜、水果、水产、主食和小商品的便民综合体。
北京一些有着历史文化特色的老胡同也在这场治理开墙打洞的城市建设运动中恢复了本色。宝钞胡同呈南北走向,北起东绦胡同,南止鼓楼东大街,两侧鱼骨状分布着13条胡同,但是这条824米长的胡同里竟然曾经开了199处“洞”,而且以小建材店、小五金店、小服装店、小吃店、小理发店、小日用品商店居多,东城区安定门街道历时3个月封堵宝钞胡同开墙打洞199处、恢复院内门42处、拆除违法建设20处,并着手恢复胡同院落原有山墙,修建田字格窗棂、仿古瓦檐,找回胡同老样子。
城市商业毛细血管循环起来
据北京商报记者了解,在无特殊情况下,封堵位置与原楼结构规格保持一致,按照整个楼体原状进行恢复;对于特殊位置“开墙打洞”情况,如半地下等,以改善居民生活环境为主,调整拆除方式、封堵标准,根据具体的“开墙打洞”位置因地制宜。拆违之后,当地居民生活环境得到提升,与居民生活息息相关的社区商业也在升级。
社区商业是城市商业的毛细血管,也是人文活力的重要来源。社区商业百花齐放,包罗万象,想的到的和想不到的,都在编织着社区生态之网。社区商业的关键词是餐饮、洗衣、药店、生鲜、养老,是便利店、健身房、快递柜、宠物店和综合体,而不是麻辣烫、棋牌室、小餐馆、小建材店、小服装店。社区商业虽然属于小型业态,但蕴含的消费能力却不小。 共2页 [1] [2] 下一页 北京社区商业三步走 北京百货瓜分社区商业大蛋糕 贴近居民成生存法则 郑海波:金地华南的社区商业机会 再闯高端社区商业 顺丰优选能改写嘿客的尴尬吗? 北京:丰台社区商业综合体加速落地 搜索更多: 社区商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