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书阁上海芮欧店。
10月,有“最美书店”之称的钟书阁开出第六家分店,选址上海松江老城区的平高世贸广场,10月23日,这家书店正式营业,人流如织。有意思的是,在这一商业中心里,除了2000平方米的钟书阁,还有一家新华书店。
无独有偶。2016年8月,钟书阁在静安寺芮欧百货开出市区第一家分店,而在钟书阁进驻前,芮欧百货里也已有湾里书香、申活馆等数家经营图书和其他创意商品、生活方式的店铺。钟书阁所在的商场四楼特辟艺术空间,“米罗制造——梦幻版画体验展”“爱不孤独:奈良美智作品收藏体验展”都曾进驻。
无论是钟书阁,还是芮欧百货,都不是这座城市文化艺术与商业交融的特例。对于城市里的年轻人来说,看大师画展、经典艺术作品展,目的地不再只是博物馆、美术馆;周末逛商场,目标也不仅仅是“买买买”。因利润下滑、人气低落,曾一度被“挤”出商业地产的书店,如今正重新成为商场经营者的“座上宾”;在电影院之后,更多新兴商业地产开始把艺术空间引入布局考量。
“被嫌弃”的文化艺术空间,何以重新成为商业地产希望招揽的“金凤凰”?
书店积极转型体验式消费
商场引入特色书店逐渐成为标配,加之各种扶持实体书店政策出台,书店回温,成为城市商业空间的重要风景线。
广州著名书店方所概念店衡山·和集、地处新天地的言几又·今日阅读、备受关注的无印良品MUJI Books、发源于苏州的“猫的天空之城”、主打外文原版书的现代书店……这一两年,在上海,各种新开或升级打造的书店成为城市商业中最活跃的因子。
有数据显示,国内一线城市购物中心目前平均空置率接近10%;二线城市中,重庆、沈阳、青岛、厦门等城市购物中心空置率达15%-20%。在实体商业普遍遭遇线上商业冲击时,书店的文化含量、品牌效应,以及吸引顾客驻足停留、延长消费时间的体验型经营模式,让其重新成为实体商业的“香饽饽”。纵观上海新兴大型购物中心、商场,引入一家特色书店逐渐成为标配。加之各级政府纷纷出台扶持实体书店政策,也令书店回温,成为城市商业空间的重要风景线。
如果说,前些年,政府扶持政策出台,恰恰说明实体书店亟待“输血”,这两年,书店的复兴离不开经营者对“书店如何在城市立足”策略定位的调整。落户上海虹桥高岛屋的字里行间书店推行年费会员制,会员可以将新书借回家,让书店多了“图书馆”的功能。更多书店则定期举办新书发布会、名人讲座、读书交流等活动,售卖咖啡、餐饮只是书店转型的初级阶段,实体书店已不再是简单地买书或配上一杯咖啡,而成为更接近于文化交流的场所。以钟书阁芮欧店为例,前不久,文化人、美食家蔡澜,摄影家阮义忠先后带着新书与读者交流,两场活动现场都坐得满满当当。
此外,更多专业经营图书者也纷纷加入实体书店的开业热潮。2015年国庆期间,上海三联书店在青浦朱家角尚都里开出第一家实体店,短短10个月时间,又有了三家新店。青浦区文广局党委书记周思琴将上海三联书店成功落地称为“尚都里模式”。作为新开商业地产,尚都里经营方在租金等方面对书店的支持,让书店经营压力大大减轻,能更好地思考新的发展模式。事实上,与出版业一样,实体商业也有转型需求,出版业与商业地产的跨界组合,让资源优化整合。“书店来了,明显感觉到客流增加了。”尚都里的其他经营商户也感受到了文化空间的“加法”效应。
老牌新华书店也开出新品牌“新华一城·书集”。新华传媒总经理助理江利说:“实体书店的回暖趋势是明显的,留在实体书店的读者群逐渐稳定下来,有特色的中小书店层出不穷,与新华书店一起,形成上海这座城市丰富的书店形态。”据透露,2017年,音乐书店有望回归上海。而在标志性的上海中心,世纪出版集团有意打造旗下第一家实体书店。
商场借文化吸引更多客流
举办艺术展是商业地产的发展方向,有利于拉近艺术和大众之间的距离,使消费者产生别致的体验,最终反哺商业,实现可持续发展。
商场为何纷纷选择开辟文化艺术空间?有业内专家给出答案:尽管这些地方出租给其他商户,眼前收益可能更大,但文化艺术能使消费者产生更别致的体验,最终反哺商业,实现可持续发展。
据上海环球港市场部负责人介绍,环球港在规划之初,就想做一个有别于传统购物中心的全新商业综合体,“用现在的话讲,就是做商业领域的供给侧改革”。上海环球港把大面积的商业空间释放给公共艺术,这些公共空间包括室外广场、三个中庭广场、四楼文化区域和屋顶花园广场,总面积达5万平方米。尤其是四楼文化区域,特别设立了博物馆和演艺空间等。 共2页 [1] [2] 下一页 开了书店之后 亚马逊的杂货店很有可能也在路上 机场书店的生存密码 鞍山站前步行街书店大力清仓 是哪个商场要黄? 沈阳中街书店将于9月28日重装开业 武汉工人文化宫职工书店开业 阅读区为256平方米 搜索更多: 书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