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显然与大环境有关,大牌危机四伏,原本熠熠生辉的奢侈品世界的光辉变得黯淡无比:旗下拥有卡地亚、万宝龙、江诗丹顿、积家等品牌历峰集团在今年4月的销售额下滑18%,前5个月的销售额同比下跌14%,上半财年的利润最多可能下跌45%;普拉达2015年的净利润为五年的最低水平,较2014财年锐减26.9%,比2013财年低了接近一半。2016年上半年,其销售额同比下跌15%;而香奈儿呢,2015年营业利润下滑23%,总收入下降17%。
“它们现在正在受罪。”法国马赛商学院副院长Michel Gutsatz说,“今年它们宣布的结果是以前从来没有过的。”
姚士锋告诉《第一财经日报》,各大奢侈品品牌的高端客户正在流失,虽然没流失一个高端客户会有两三个新的中低端客户来,但是后者并不是品牌商们想要的,后者缺乏忠诚度与粘合性。贝恩大中华区消费品及零售业务主席Bruno Lannes也观察到,中国的消费者到海外消费奢侈品最关心的“不是这个产品的历史、手艺、工匠精神,而是价格。在海外买,他们能够享受多少折扣。”他说,“很多的中国的消费者都是讨论打折。”
当奢侈品品牌问他的项目何时上线时,并愿意与之签订中国的官方授权协议时,姚士锋意识到,“时机成熟了。” 他的项目名为“要客”,今年11月将会正式上线,在此之前,要客已经拿到了两轮融资,目前正在进行第三轮,而首轮的天使轮超过了1个亿。按照姚士锋的设想,注册用户通过邀约制,必须符合以下三个条件中的任意以下:净资产超过1000万、在过去一年在在单一品牌上消费超过10万元或者已经是有些高端俱乐部的会员。
经过十多年在奢侈品和富人圈的摸爬滚打,姚士锋和他的团队深谙奢侈品品牌方的矛盾心理,后者要坚持品牌自身的格调与文化,但又无法阻挡互联网的大趋势,这一矛盾让奢侈品品牌矛盾而不甘心,于是选择自建官网。“但人们不可能一个个去下载不同品牌的APP,那太繁琐了。”
奢侈品市场研究机构财富品质研究院院长兼首席研究员周婷博士认同上述观点,她甚至指出奢侈品牌官网电商策略将以失败告终。“有钱人都怕麻烦,他们需要节省时间。”她说。
对于那些奢侈品而言,像要客这样的平台无非是多了一个引流渠道。最终可以将这样的一个模式做到多大,尚无法判断。但毫无疑问的是,中国的消费者在如今的状况下或是他们的“救命稻草”,要知道在年过万亿的奢侈品消费市场里,有一半的东西是被中国人买走的。按照财富品质发布的一份报告估算,2016年中国人77%的奢侈品消费发生在境外,消费额高达928亿美元,境内奢侈品消费仅为276亿美元。
“未来几年是中国消费升级产业投资的黄金时期,而高端消费领域急需有质量的平台型项目,万亿市场足够产生几个大型的基于高端生活方式的平台型企业,要客投入这个市场,可能代表市场的拐点已经到来了。姚士锋说。(第一财经 刘晓颖) 共2页 上一页 [1] [2] 派克5年转型路:把笔做成奢侈品 在华开店400间 英镑暴跌致奢侈品销售火爆 伦敦买LV全球最便宜 脱欧已令伦敦成奢侈品天堂 囊括八成高端美妆品牌 天猫将成奢侈品牌主阵地 英国奢侈品牌Anya Hindmarch大中华区开第二家 搜索更多: 奢侈品 |